私募基金在中国的正常与不正常

发表日期: 2008-02-04 10:25:23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牛金荣
  跨入2008年,全球股市一片萧瑟。

  一向披着诸多光环的金融巨子抛却新衣之后,带给全球的是连续的下跌行情。这一大跌,就跌出个法国兴业银行丑闻来。对一向秩序严密的金融世界来说,这实在是个极强的讽刺:究竟风险控制还有吗?信誉到底是什么?.

  国内,风光了两年的共同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了季度亏损,今年第一个月成绩黯淡,出海的QDII一路哀歌。如果说过去两年是共同基金成就神话的两年,那么今年恐怕就是中国共同基金走下神坛之时。

  而一场金融秩序的重建也许就在全球即将拉开。

  下跌的日子是最清醒的日子,它可以让我们去冷静思考:在金融机构中,最值钱的到底是什么?它们可以提供给投资者什么?相信在2008年初,在这个以股市大跌开始的年头,最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已经开始了。此时此刻,《私募英雄》这本中国第一部私募基金操盘人实录的出版,不管有意无意,可说正当其时。书里记录了我国目前私募基金行业里面最顶尖的一些人物的投资历程、投资理念、操作思路、成败得失。也可以说,他们的起落和悲欢,就是中国私募基金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

  在西方社会,对冲基金(私募)是富人们理财最重要的工具。私募基金的分配方式不同于共同基金,投资人和操盘人是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相对于共同基金只考核相对业绩,即相对于大盘指数是涨是跌,私募基金更看重绝对收益,因为不为投资人赚钱,他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再加上灵活多样的投资手法,使得对冲基金能够在市场的大调整中、甚至在熊市中战胜指数基金。也正因此,在海外,私募基金无论是设立还是募集,环境都比较宽松,因为投资人自负责任,作为高收入人群,他们有足够的判断力承担高风险与收益,替自己的钱负责。

  国内的私募基金还刚刚起步,尚有太多的灰色地带,太多的不确定性。

  从投资能力上看,很难确定操盘人的业绩是否可持续,可复制;从道德风险上看,也很难判断私募基金操作人是否将投资人利益一致对待?如果没有足够的道德与监测,相信私募基金同样也可以操作老鼠仓,不同的投资人可能获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也就是公募基金近期推出专户理财备受舆论诟病的一点:投资人怎么可以确定公募的基金公司对分配方式不同的两类投资人给予同等待遇呢?对散户,基金公司只拿到管理费,对专户,可以与投资者一起分享投资收益,而两者的投资平台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共同基金的投资平台是广大散户贡献利润的成果,却让少数大户--至少要5000万以上的专户去分享利益。谁能够相信其中没有利益输送?风险又怎么控制呢?

  有一句话难听的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其实,所有的行为只要通过利益趋动的角度去分析,总可以找到最深层次的原因。易方达最好的基金经理已经放下手中的公募准备去做专户,至少说明了一件事--专户理财的客户可以"配备"最好的基金经理。共同基金的专户理财一旦推出,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变局,大家都在密切注视着。

  当然,也有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我一位好朋友,一位极其出色的基金经理早些时候递交了辞职信。问他"为什么不做专户收益也高"?他的回答极其坚定,"就是不能什么都占着,什么便宜都占着,真正的私募不是专户"。

  讲了这么多的话,相信读者会明白,《私募英雄》中记述的所有存活者,都是不容易的。在时下的中国投资环境中,能够存在、发展、延续、肯定有自己的特色与执着。

  在本书所写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我想就赵丹阳多说几句。他也是国内浮出水面最早、最近在市场上引起巨大争议的私募基金经理名人。赵丹阳很敏锐,在2002年就开始考虑设立投资中国内地的私募基金;他很前瞻,开创了国内私募基金借助信托模式设立的新渠道;他很果敢,当市场发展与自己的投资理念不符时,能够抛却暂时利益的诱惑,坚定地关闭自己一手办起来的基金,这是一种坚持。尽管有人说,在海外,私募基金这样做很正常,但在中国,许多行业欠缺的就是"正常",我们需要更多像王石一样坚持不行贿的商业领袖,像赵丹阳这样不该赚的钱能赚也不赚的投资者,他们是真正的勇者。

  由此,我也相信,赵丹阳不会在这个投资界消失。

  当然更有勇气的还有本书的作者,当然,能够在中国的私募基金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阵营中,去筛选出采访对象,反复甄别材料,除了勇气,还极需要洞察力。

  投资需要能力与勇气,更需要道德的约束。财经媒体需要洞察力与预判力,认真到较真的探究精神。唯有如此,真实的投资世界才会少有谎言与欺骗。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