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基金是否出手过早?

发表日期: 2008-01-24 00:00: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亚洲和中东的政府投资基金是不是有些出手过早了? 股价的连连跳水把这样一个问题摆上了桌面:上述基金此前在收购全球大型跨国银行的股票时是不是没有选对时机,一掷千金得太早了?
  在过去半年里,巨额资金如潮水一般从国有投资基金流向了美国和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不过它们获得的回报却令人沮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和新加坡向英国巴克莱集团的投资已经缩水了36%左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百仕通集团举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前认购的股票也贬值了约36%。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瑞士银行(UBS AG)的投资则大约“掉价”了23%。
  中东投资者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去年11月,坐拥巨额石油财富的阿布扎比投资局抛出大约75亿美元收购了花旗集团将近5%的股权。对阿布扎比投资局而言,此次交易的条款颇为诱人,它确保投向花旗的资金在转换为该公司股票前可获得丰厚的回报。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眼见花旗股价大幅走软的阿布扎比当局或许能多少感到些安慰,周二前市刚到一半,花旗股票就已跌至24.83美元,较上述交易宣布前一天的收盘价重挫了17%。
  科威特政府投资机构本月早些时候向花旗集团和美林公司分别注入了30亿美元和20亿美元,并强调自己所进行的都是长线投资。其他中东政府投资机构也回应了这种观点。不过,短线损失再加上对全球经济衰退或拖低油价的担心也许最终会让官员们再也沉不住气。股价的连连下挫不仅显示出若想成功抄底何其艰难,而且表明在当前这个银行或进一步冲减资产、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萧条的“乱世”,无论替政府操盘的投资者经验多么老道,他们都未必是值得小型投资者追随的“英雄”。这些政府投资基金之所以入股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为的是提高手中外汇资产的长期回报率。它们希望自己新近投资的这些股票能够熬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股市暴跌,重拾长期升势,再现当初的光鲜模样。
  (琼斯)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