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牛市“公私”倒置

发表日期: 2008-01-09 00:00:00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作者: 刘柯
  最近最落寞的,无疑是阳光私募赤子之心的赵丹阳,比较光鲜的,无疑是华夏大盘基金的基金经理王亚伟。
  两个鲜明的角色,一个是私募的代表,一个是公募的精英。但你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不同阵营的代言人的投资风格,就会发现:在蹉跎牛市之中,真的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在很多投资者眼里,私募基金就应该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类似宁波敢死队一样的快进快出的资金,被认为是私募的一种精神体现。但是,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私募基金,也许远没有如此胆量和气魄。在赵丹阳看来,3500点的上证指数就是其认可的估值颠峰,因此他错过了2007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甚至落后上证指数一半的涨幅。
  而华夏大盘基金之所以能获得226.14%的收益,也完全是走了与一般价值投资风格截然相反的路才有的收获。为了追求净值增长率这个单一业绩指标,该基金放弃大多数基金偏爱的绩优蓝筹股,在题材、概念股上不惜投入重金。其旗下五大席位一年1300次登上龙虎榜,任何私募敢死队在如此气魄面前可能都只能叹为观止。
  在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市场里,现在被非议最多的是赵丹阳的私募。还有林园、但斌等私募牛人,他们都在2007年输给了大盘,输给了公募,这很有趣。
  相信以赵丹阳的人格魅力,即使在2007年小跌一跤,不会妨碍其以后的东山再起,毕竟这些是靠“面卡”吃饭的。而那些在2007年赚得钵满盆满的公募基金,要么抱团取胜,要么风格大胆,他们的大船可能更不好在市道逆转的情况下掉头。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