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辉的投“基”之道
发表日期: 2008-01-07 09:22:07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邓海平
直率又精明的子辉是我的中学同学,学德语的她曾在长沙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过,她常常声称那段经历是她一生的财富。因为,长期在各种女人堆里混,让她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仅能轻易看透生活中的人和事,更让她深刻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女人要真正做到独立,必须将理财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子辉在30岁结婚前不仅自己攒钱买了一套二十几万的住房,还往股市里扔了好些钱“打水漂”。我与她见面时,她就开始津津有味地说她每个月都把余钱买各种各样基金的事,并展示了她对基金大好“钱”程的信心。
谁能拒绝金钱的诱惑?经历过炒股失败后,子辉明白了,现在股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股票不可能再齐涨齐跌,就算上证指数涨得再高,有的股票也不一定能解套。在这种情况下,她开始接触开放式基金,知道基金是享受专家理财的投资方式,盈利的可能性要比普通小散户大得多,但又比炒股稳妥,对普通工薪族的家庭理财来说最适合不过。
“刚开始她还是有些困惑,在茫茫基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绿洲,确实并非易事”。如何迈出基金投资的第一步,真的需要认真考虑。如果还像过去炒股那样“听风就是雨”,盲目跟从,结果必然会重蹈覆辙。于是,她便开始关注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变化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在2003年初选了一只基金净值始终排在前列的基金,后来陆续将积蓄和后续收入申购了这只基金。结果时间过去刚刚半年,基金净值已经由过去的1.02元,涨到了1.23元,让她初次尝到了基金的甜头。
之后,子辉便继续用这种购买基金的方法,先列出净值最高、走势稳定的5只基金,然后比较其中的折价程度,最后购买其中折价程度最高的2只基金,买进以后就无论大盘风吹浪打,不再卖出。她几乎每次都在分红后的一周内就又再次将分红投入基金中,这时候的原则是,用分红投资去年的净值增长最多的冠军基金。看着账户中不断增加的基金单位,子辉觉得这样比投资股票明智多了,并且她可以提前确切知道分红金额。
为了确保收益稳妥,子辉对投资各种基金的比例进行了规划,用三分之二的家庭积蓄购买收益相对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而用另外的三分之一积蓄购买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家庭积蓄的收益,而且家庭的生活准备金也有了保障。因为货币基金收益虽然不高却非常稳定,赎回比较灵活,不会耽误日常生活用钱急需。
2003年的基金投资让子辉赚取了百分之十几,但好景不长,2004年的基金火爆发行带来的是大部分股票型基金跌破面值,以平均-4.83%的收益收场;到了2005年,这个数值变成了不疼不痒的2.16%。子辉说,其实她觉得对待基金投资和对待事业和生活是一样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在于真诚的态度。几年来她不失时机地把一个个基金领进家门,即使中间有波动,但她相信至少仍旧能保持盈利,至少任何一只基金最终都不会让人失望,而她要做的就是等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谨慎有道的基金理财给了子辉更大的回报。从中国股市开始回暖,所有的基金在2006年都开始了疯狂的赚钱时刻,基金的净值均为正数,开放式基金整体收益达到30%,很多收益率超过60%,最高的甚至超过100%。而这幸运的100%也落在了子辉头上。“盘点下来,我在2005年9月买了10万的基金,到了2007年底居然赚了近20万元”,投资基金让子辉有点终成正果的感觉。但她也对我说,其实在这只基金收益超过60%之后,她还是有点发慌了。这也许是炒股留下的后遗症吧,差点就在这时候卖掉了。对子辉来说,炒基感触最深的是:“买基金不仅要选好基金和分批买入,基金作为一种专家理财产品,讲究的还是长期投资收益,要长期持有”。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