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终盘点:转型!转型!

发表日期: 2007-12-11 14:17:20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黄宝杰
  不一样的转型一样的壮大规模

  □展恒理财黄宝杰

  2007年是基金转型的高潮年,除了传统的封闭式到期进行"封转开"以外,还出现其他新方式。主要包括:短债基金转型为普债基金;保本型基金变身其他类型;指数基金改变跟踪标的等。

  "封转开"年度收官

  本月,"封转开"--这一转型基金的主流模式进入收官阶段。12月共有基金隆元(转为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景阳(转为大成景阳领先)、基金兴安(转为华夏行业精选LOF)3只封闭式基金到期,其转型后都选择了股票型基金。

  根据基金契约,除基金银丰外,封闭式基金都是15年的封闭期,到期后,可以选择清算解散,也可以选择转为开放式。目前为止,所有到期的封闭式基金,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后一种方式。

  转型后,开放式基金规模不固定,如果业绩做得好,营销再跟上,规模会大大扩张,基金公司因此会获得更多的管理费收入。

  短债基金成为流星雨

  8月下旬以来,众多短债基金纷纷转型普债型基金。如果不出意外,12月21日,易方达收益基金持有人大会后,易方达收益这只短债基金也将退场,那么,市场上原来的7个短债型基金就只剩下嘉实超短债。短债基金将成为中国基金发展史的一个片断。

  短债基金之所以转型为债券型基金,主要在于收益的诱惑上。由于契约限制,短债基金本身持有的债券组合久期不超过3年,且不允许做股票等权益类产品。相比之下,普债型基金持有的债券组合久期长,对应的收益也高。另外,普债基金还可以打新股,这在牛市行情下,几乎稳赚不赔。因此,普债基金产品设计上的优势,是驱使短债基金转型普债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本型基金减半

  8月份,金元比联基金公司的第一只基金"宝石动力保本"成立,保本型基金数目达到了7只。可没过多久,3只期满保本基金先后转型。嘉实浦安保本转型为嘉实优质股票增长股票型基金,国泰金象保本转型为国泰沪深300指数型基金,万家保本转型为万家收益债券型基金。

  这三只转型基金中,嘉实和国泰保本基金的说明书里早有规定,保本期满后,嘉实浦安保本原拟转为一个跟踪中信标普300指数的指数基金,国泰金象保本拟转为混合型基金--国泰金象策略增值。

  但是,嘉实旗下已经有一个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中信标普300和沪深300两个指数相关性较大,再搞一个类似的指数基金意义不大,因此嘉实浦安保本选择转型为一个非指数的股票型基金。国泰旗下除金象外,还有一个金鹿保本。今年以来收益,金鹿要强于金象。同时,作为一个"老十家"基金公司,国泰旗下一直没有一个指数基金,产品线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因此,选择把金象转为指数基金,保留金鹿保本,对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万家保本则由于对自己产品的特殊考虑,选择转型为一个普债型基金。

  如此一来,保本型基金只剩下4只,几乎减少了一半。

  "非典型"转型涌现

  还有一些基金的转型行为也有值得关注之处。

  博时裕富本是一只指数型开放式基金,跟踪指数为"新华富时A200复合指数",将于2008年1月1日改变跟踪标的为"沪深300指数"。由此,未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至少有4只,博时裕富、国泰沪深300,还有原来的嘉实沪深300和大成沪深300。

  博时裕富改变标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的考虑。

  嘉实货币改变业绩比较基准。由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即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1-利息税率),变更为:税后活期存款利率,即活期存款利率×(1-利息税率)。现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87%,活期存款利率为0.81%,这样导致比较基准收益下降了2.45%,反映出该基金今后的运作取向将更偏向流动性。

  基金转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扩大了基金规模,特别是偏股型基金的规模,初步估算,将为市场增加大约900亿左右的增量资金。

  万家在保本基金的转型上当属另类。在牛市的大环境下,万家保本选择了转为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而非跟随主流选择偏股型基金。这一决策背后颇有深意。

  万家:保本基金转型的"另类"

  □贾宝丽

  万家保本基金到期后转型为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是万家基金公司综合考量诸多影响因素后的一项决策。具体说来,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投资风格的延续性。原来的万家保本基金与现在的万家债券基金都是低风险类型的基金产品,其风险收益水平都属同一级别。在投资范围上,都是以投资债券类资产为主。在投资比例上,两种类型基金合同都规定,投资于债券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上述这些特点保证了基金在转型后原有的投资风格能够得以延续。

  其次,投资经验的继承性。万家保本基金成立于2004年9月28日,到今年转型时,该基金已经成立整整三年。在这三年的稳健规范运作过程中,基金经理和公司相关投资人员在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上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而转型为投资范围相对类似的债券基金,正好可以使这些丰富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挥。

  投资的灵活性和市场性

  在风格延续和经验继承的基础上,保本基金转型为债券基金本身也更适应市场的发展。2005年以来,伴随着股市的蓬勃发展,可转债这一产品的投资价值也跟着凸现。不过,在保本基金的合同当中,对可转债的投资是计入20%股票权益类资产当中的;但在增强债券型基金的合同中,对可转债的投资却是计入债券类资产当中的,这一项无疑起到了增强基金收益的作用。此外,在债券类资产的投资上,保本基金由于受到三年保本期限的制约,因此在投资时主要依据债券期限与保本期限相匹配的原则,而债券基金则不受此限制,投资范围相对扩大。在央行连续加息多次以后,长期债券的投资价值正在逐步体现。从这两点来说,相对于保本基金而言,债券基金是更适应市场的产品,投资上也更为灵活。

  持有人的稳定性

  万家保本基金属于低风险类型的基金产品,经过三年的运作,在该产品的银行等渠道上已经形成了一批稳定的、非常认同该基金运作风格的客户群体。而这部分客户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转型为投资风格和类型较为一致的债券型基金,更符合这部分持有人的利益,这也恰恰是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事情。

  产品线的丰富性

  此外,万家基金公司旗下目前共有5只基金,有万家货币、万家180指数基金、万家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型基金、万家和谐增长混合型基金。万家保本基金转型为债券型基金后,使得公司旗下基金形成一个风险从低到高这样一个很好的产品序列,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最重要的是为持有人在不同市场时期提供了更多不同的选择。

  综上所述,万家保本基金顺利转型为万家增强收益型基金是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谨慎、规范稳健运作思路的体现,同时也是公司长期以来重视持有人利益的体现。

  由基金安久转型而来的华安策略优选实现了规模从5亿到200亿的跃进。基金经理鲍泓说--

  重流动性更重成长性

  □本报记者马玉荣

  "经过三个月的建仓期,由基金安久转型而来的华安策略优选已经完成契约里规定的不低于60%的股票仓位,基金规模从5亿快速增为200多亿,由小基金变身为巨型基金。"华安策略优选基金经理鲍泓对记者表示。

  建仓完毕

  鲍泓介绍说,华安策略优选基金的股票投资范围为60%-95%,其上限高于封闭式基金。从8月21日开始的建仓过程已完成,到上周末,基金净值是1.0151,小幅跑赢了比较基准。

  考虑到四季度市场情况复杂,在建仓初期,鲍泓只保持30%-40%的股票仓位,申购新股资金则高达50%-60%,由于这一阶段IPO低风险套利好于一般股票投资收益,给基金带来了良好的收益。这种相对平衡的投资策略,对10月底以来的市场波动有所缓冲。

  谈及基金转型的体会,鲍泓说,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是,基金规模迅速由小变大后带来的投资要求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基金规模大对股票的流动性要求高,小市值股票买半个点或一个点,持有流通股比例占总股本比例就会接近上限,很容易过界。只好选择分散投资,但对主动型基金来说,这样做的收益就不理想。

  投资侧重

  转型为巨型基金后,大市值公司成为资产配置考虑较多的类型。但是,关键还要看公司估值、未来有无合理成长性,在这个基础上决定是投资大盘股、中盘股,还是小盘股。

  四季度已近尾声,记者询问华安策略优选基金重仓股的变化方向时,鲍泓透露,三季度时,基金仓位只有50%左右,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也不高。进入四季度,随着仓位提高、调整,前十大重仓股有一些变动,但还是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投资方向侧重点是金融、地产、机械、消费、服务、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产业整合等。

  而就记者对于投资风格的提问,鲍泓说:"集中和均衡是两种典型的投资风格,都有取得良好业绩的案例。根据契约要求,策略优选基金的投资风格更强调优选,注重长期稳定成长,采取反向投资策略,主题投资策略,自上而下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判断大的投资方向。不排除某段时间集中,某段时间分散,现在策略优选基金走的是中间道路。"

  收益区间

  转型后,策略优选基金的投资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投资者分散化的迹象明显。这使得合理引导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成为基金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

  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著名的"快牛转向慢牛"观点,鲍泓比较认同:"市场总体趋势还是向好,考虑明年税改因素,30%左右的业绩增长比较现实。按市场PE,考虑成长性明年近30倍,和国际市场比,也是不太低的估值。过去一两年投资者高达100%的年化收益率不应是常态。未来两、三年,投资基金将从超额收益向平均的、理性的收益过渡,进入正常区间。投资者应用长期投资的思路来合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对于基金转型出现的偏股潮,国金证券公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说--

  转型是持续营销机会

  □本报记者袁华

  回顾2007年的中国基金业,偏股型基金巨大的财富效应和迅速膨胀的资产规模令人印象深刻。到期转型基金普遍选择偏股型基金也为这一盛况锦上添花。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评价说,这是市场的选择,也为基金经理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转型基金定位

  "在基金产品评价中,由于转型基金修改了基金契约,因此我们对于转型后基金作为新基金处理;而在基金经理评价中,部分转型基金没有改变其基金类型,比如都是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中的偏股型基金,如封转开),且基金经理大都没有发生调整,那么,对转型后继续担任基金经理职务的,我们对其有效管理期间视为连续,不进行调仓期处理。"张剑辉这样对本报记者解释国金基金评价体系对转型基金的技术处理。

  张剑辉介绍说,国金证券基金评价体系包含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三部分。其中,基金产品评价以量化方式,综合评价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金经理评价以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为线索,以量化方式综合评价基金经理的收益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基金公司评价则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基本实力、投资管理、经营管理三个层次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在这三大体系中,类型作为区分标准,而转型与否并不作为观察变量。

  张剑辉认为,由于转型基金情况不同,所以,对于转型基金不适合作为一个基金观察群体,统计结果得到的数据有一定的片面性。

  选偏股型是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针对有分析人士提出的国内基金业偏股型基金规模过大,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基金产品结构的提法,张剑辉有自己的理解。

  "事实上,市场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大类产品,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支持张剑辉市场决定论的证据之一是货币型基金。

  "熊市的时候,货币型基金规模可以达到2000多亿,而这两年牛市让货币型基金萎缩到三四百亿。这种变化,不是凭监管机构、基金公司主观愿望可以决定的。"

  理论上来说,基金转型可以有多种选择,为什么基金公司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偏股型基金?对此,张剑辉的回答是,因为市场上有足够的需求量。一旦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基金格局必将随之变化,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转型是一次难得的持续营销机会,从国金证券基金经理评价体系中可以发现,在基金经理的安排上,体现出基金公司对转型基金颇为重视。国金基金经理评价体系从收益获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并兼顾短期(过去一年内)、中期(过去两年内)、长期(过去三年内)三个阶段,采取定量评价方式对股票基金经理过往综合投资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对于当前处于离职状态或者在职但有效管理期间不包含最近六个月(即半年)的基金经理,不参与当期基金经理评价。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