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潮千亿资金进账 基金“弃守为攻”仓位提升
发表日期: 2007-12-08 10:38:05 来源: 华夏时报
转型、拆分、分红、打开申购,进入年底以来,粗略计算之下,将有超过20只基金先后展开不同形式的营销活动。
据民族证券基金分析师刘佳章统计,目前展开营销的各基金实际募集资金至少已达460亿元,而按可计算的各只基金获批募集上限,这批基金营销潮可带来的资金总量将远超1100亿元。
而经本报采访了解到,12月的第一周,一些基金公司开始出现净申购,不少基金已着手择机建仓,仓位正在回升。
千亿资金扩容
12月5日开始,市场呈现一小波回暖态势,随着大盘的放量上攻,基金净值表现也有所提升,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6日,跌破净值的基金数量已由11月底的47只变为31只。
而就在此时,几家大型基金公司陆续开展起基金营销活动。粗略计算,近期共有超过20只基金先后开展不同类型的持续性营销。包括拆分的工银瑞信核心价值、金鹰成份股优选、招商安泰股票基金等;转型基金如长盛同德、南方隆元、嘉实优质企业、华夏行业精选等;打开申购或定向募集的有华夏优势增长、华夏回报、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等;近期还有华夏回报2号、广发小盘等8只基金分红;基金景阳、基金科讯也将有望在近期转型……
民族证券基金分析师刘佳章向本报表示,根据公开资料统计,11月份以来,基金公司通过拆分、定向募集、转型等方式进行持续营销,目前实际募集资金至少已达460亿元,而按这一系列持续营销基金获批的募集上限计算,可募集资金总量远超1100亿元。
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于近期展开营销扩容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跌幅较大的部分行业和个股已凸现建仓机会;二是前期净值缩水使基金公司整体资产规模缩小,而现在扩大规模有利于争取即将推出的专户理财资格;同时一定的赎回压力使一些基金的仓位被动提高。
批准拆分、封转开等是管理层调控基金市场的主要方式,刘佳章认为,管理层放行现有监管规则下的基金营销,对于稳定市场会有积极作用;而基金公司借机展开营销扩大规模,既可应对前期调整后高仓位所触发的赎回危机,也为行情明朗后储备"弹药",这是管理层和基金公司在现阶段市场下"双赢"的结果。
也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管理层批准明年1月1日起基金公司开展专户理财业务,是通过另一种方式为市场扩容,可以被视为一个利好的政策信号。另有消息称,有20多只新基金发行正在排队等待放闸,这些都为基金公司在此刻展开营销扩大规模带来了信心。
乍现净申购
受到大盘10月中旬以来的狂跌影响,基金产品经历了从排队热销到门前冷落甚至部分恐慌赎回的过程。但是,随着指数显现企稳回升迹象,基金销售也开始出现转折。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一位经理告诉本报,最近基民的赎回量非常少,相对来说已经表现为净申购。
这一现象已在几家基金公司得到印证。
上投摩根基金表示在本轮调整中未遭遇大规模赎回,目前资金比较充足。
嘉实基金有关人士称,从上周三开始,公司明显感觉到申购量的回暖。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公司目前每天约有1个亿左右的净申购。
而部分基金公司近期正重点推进的定期定投业务也在稳步上升,11月份以来有巨田、长城、易方达、博时等20余家基金公司开通或恢复定投业务。嘉实基金上述人士表示,从10月份开始,定投带来的资金量明显增加。
但营销中的基金能否能达到各自募集上限还有待考验,多位分析师均认为,目前仍不能对营销效应过度乐观。
11月27日,由基金兴安转型而来的华夏行业精选基金首日发售30亿元,是其公告规模上限的五分之一;12月5日,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集中募集提前结束,募资近90亿元,而其上限为130亿;相关人士透露,嘉实优质企业基金募集金额尚不足90亿。
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认为,从现阶段的行情看,营销活动的影响还是会打一定的折扣,不过一些品牌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的优势会凸现出来。
基金开始加仓
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市场并不会因为基金营销带来的资金而发生实质转变,但是这些行为至少可以表明主流机构的投资信心,从而为整个市场带来信心。
南方基金人士称,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原因之一是,该基金认为目前市场调整投资机会显现,应该视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开始建仓。目前南方基金的仓位普遍在70%左右,已经开始买入部分超跌的个股。
上海一家正在进行持续营销活动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正在进行小范围增仓和调整,最近仓位在80%附近,但"并不是迫不及待地要进去"。该公司认为,金融类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医药、化工、电力、煤炭板块以及中小市值股票都在近期值得关注,同时对钢铁股有所减持。
据了解,广发基金投资部也已经开始每天有一些净买入的股票操作。
根据德胜基金研究中心测算数据,目前大部分基金仓位水平重新回到仓位较重区域,原因之一就是基金开始主动买入,5000点附近以下建仓的机会已经逐步显现。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前期被严重挫伤的个股成为买入的热点,而近期人民币升值以及内需拉动行业被一些基金公司普遍看好,重点包括金融、医药、消费等行业。
据长盛基金人士透露,11月结束集中申购的长盛同德主题增长基金近日正在建仓期,建仓将按配置来进行,在投资策略方面将围绕全球化、城镇化、消费升级和制度变革四大主题。
嘉实基金副总经理窦玉明指出,"重点关注以消费服务业为主的中下游板块,寻找存在成长溢价潜力的行业。"他们重点看好人民币升值、并购重组以及A+H联动等投资主题,重点看好中下游行业,包括受惠于消费增长的消费品生产和商业零售企业,以及受益于内需增长的银行、地产,此外还有处于下游的技术通讯和医药类企业。
但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估值仍偏高,大盘是否企稳还有待观察。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投资人的信心尚需一段时间的恢复,近期市场将维持宽幅区间振荡,为下步新行情的发展蓄势。
深圳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人士称,公司的申购赎回基本平稳,但基金经理对于后市态度依然谨慎,保持了80%左右的稳定仓位,只做了一些结构性调整的工作。
相关新闻:
政策转暖"赎回"转"增仓" 基金营销难救市
有消息称,最近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十余家基金公司都接到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对基金发行材料进行整理上报。业内人士预计,此举意味新基金发行即将开闸。年底前会有20多只新基金进入市场,为股市带来几千亿的资金支持。
谁也看不透市场这张脸。几天的时间,基民的讨论话题就由"赎回"再次转向"增仓"。这一喜人的转变显然得益于政策面压力的释放。
近期的中央经济会议不再以防止资产泡沫作为讨论的主基调;成思危明确称中国的长牛并未结束,应让多数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尚福林也在深圳的"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要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又快又好发展。这些讲话无形中透露出管理层对市场态度的微妙转变。
此外,利用基金调控市场向来是管理层常用的手段。市场过热阶段,监管层就曾利用"限买"的"窗口指导"为股市降温。而时近年底,各类新基金发行和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却在悄然加剧,最近的数据也显示基金的仓位在增加。市场深度调整之后,放松对基金扩募及增仓的监管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政策面转暖的信号。
增仓营销开路
有关数据显示,近一段时间的基金单位净值加权平均涨跌幅与 沪深300指数涨跌幅的比值逐渐增大,这表明基金的仓位在增加。与此同时,市场的赎回行为也使得基金的持仓比重出现被动性的上涨。市场6000点头部的形成就和基金的减仓密不可分,它的增仓行为同样值得关注。
从上月中旬6只老基金陆续进入扩募发行期后,本月长盛同德、 基金隆元两只基金又进入封转开,加上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持续性营销基金,年末老基金扩募可能进入一个高峰期。此外有消息称,最近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十余家基金公司都接到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对基金发行材料进行整理上报。业内人士预计,此举意味新基金发行即将开闸。年底前会有20多只新基金进入市场,为股市带来几千亿的资金支持。
"我听到的数量比20只还要多,"联合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任瞳告诉记者,"不过你觉得这么多基金一起推的可能性大吗?我觉得不大。基金公司更多还是考虑自身的赢利,没这个义务去做股市的解放军。监管层若想真的刺激市场,也不能完全靠这个,还是不要盲目乐观。"
银河证券的基金高级研究员王群航也对记者表示,不排除群发的可能性,但数量估计没有这么多。新基金的发行更有利于培育市场,对于新产品,投资者应该有一定的选择。但是,对于过去各种纪录不好的基金公司,也会有新的困难。另外由于是群发,估计募集的总资金量有限。
看来管理层能否借助这千亿基金稳市,尚待印证。
基民转股民?
"相对底部的区域其实是对基金经理的一个考验,毕竟大家都还面对着年底报表的压力。政策信号可能让大家觉得调整已经到位了,至少管理层对市场的估值已经觉得满意了,我知道一些基金已经有所动作,但我还是觉得没到时候。至于新基金的销售,有目共睹,就算批文下来了,年尾的发行也未必能给市场带来多少好消息。"一位从9月份开始减仓,至今按兵不动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关于新基金的销售情况,记者咨询了 浦发银行基金专柜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最近的新基金申购业绩并不理想,同上半年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老基金的赎回也并未因反弹带来多大改善,很多人见红就马上落袋为安了。"有的客户当初申购时就当它是高息储蓄,跟风买,以为铁赚,买了以后又提心吊胆,比股票看得还勤。最近的净值下降得这么厉害,又逢年底用钱,好多人都赎回去了。银行也要有业绩基金公司才会批准代售,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基金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投资者赎回的钱一般会转向哪里,都存在银行了吗?"也不全是,现在的新股上一个涨一个,很多人都拿钱去打新股了。"这位工作人员透露。
一位恰好在 浦发银行办理赎回的中年基民的话很能反映现在一些基民的心态:"以后都不准备再买基金了,不想拿自己的钱让别人去玩。赢了分一点儿,输了全算我们的,还跟股民一样操心。赎回也费时间,有时公司还不同意,定投也经常被公司单方停止,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做股民算了,至少盈亏自负。反正股票是大输大赢,基金是小赢小输,炒股怕输大了,就少买点儿,其它的存银行。"
"的确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投资基金。"王群航分析,新基金的销售与基础市场行情走势紧密相关。销售情况的好坏,取决与基础市场行情牛熊走势的长短。毕竟基础市场决定基金的未来收益。如果基础市场行情的未来预期不好,盲目地进行基金投资其实是不理性的行为。
"以前老说投资者不懂风险,一味讲投资者教育,这回教育过头了,投资者真的被吓怕了,基金去年那么火,现在竟也没什么人相信了。要想资金回流,市场信心是关键。"任瞳说。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还有一些资深股民选择进场"投基",他们中大多数都经历过市场的洗礼,选择在调整之际借基金抄底,体现出他们成熟的投资理念。
政策风向哪儿吹
毋庸置疑,有宏观调控的市场才称得上是一个稳健的市场。可是当调控过度,整个市场陷入对政策的揣摩而忽略对价值本身的考量时,政策就成了资本市场最大的风险。
"择股能力是投资者关注的要点之一,长期来看,它才是决定我们生存发展的关键。可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政策的解读,有时一个'窗口指导'下来就有可能把我们的努力都抹杀。比如这次中央经济会议文件中的'从紧'、'两防'等字眼对明年的资金面意味着什么我们还不能确定。基金对政策太敏感了,很多时候我们是涨也怕,跌也怕,确实很矛盾,只有顺势而为,提前布局。"一位基金经理不无感叹地说。
不过他也表示:"对调控我们有时挺理解,我们的投资者的确是刹不住闸。"
任瞳分析:"行政手段只是影响投资的一个因素,震荡市中也一样有创新高的个股和抗跌的基金。但它不该成为主导,管理层和投资者都不应人为地放大这个因素,用力过度,令它对市场形成干扰。一味地判断市场是对人力和财力的一种浪费,透过政策来决定投资方向的牛市即使存在,我们也无望给予更高的预期了。"
看来,羸弱的市场信心若想恢复,尚需假以时日。市场会涨过头,也会跌过头,下次的政策调控能否再多一些前瞻性,如何让机构投资者真正去为市场发展服务而不沦为行政权利的牺牲品,也许才是值得我们监管层深思的。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