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钱难挣眼光须放远

发表日期: 2007-12-03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方丽
  基金系QDII产品“出海”损失惨重,银行系也一样“步履蹒跚”。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银行系QDII产品的收益情况看,各大银行此类产品收获都参差不齐。从整个11月份银行系QDII产品发行来看,稳健型渐渐成主流投资方向。
  银行系收益略显抗跌
  受累于港股和海外市场的大跌,之前“雄赳赳”的QDII产品都显得有点“落寞”。从部分公布的银行QDII产品的收益来看,银行系QDII产品收益略显抗跌。
  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之前发行的QDII产品大多保持在面值以上,而10月份以后推出的不少QDII产品有不少“难以幸免”地跌破面值。
  农业银行的股票挂钩型QDII产品一直是同类银行系QDII产品中的“翘楚”,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该产品的最新参考申购价都在1.5107元,保证有超过50%的收益率。农行其它的QDII产品净值也都在1元之上,这些产品都是集中在今年5月募集。
  汇丰银行今年发行QDII产品最多,旗下QDII产品业绩表现因发行时间和产品设计而参差不齐。截至11月28日,汇丰环球趋势基金、汇丰中国股票基金最近一月净值分别跌了-3.25%、-16.85%,而从成立以来净值还是有7.89%和26.49%增长。这两个QDII产品主要是在今年7、8月份发行,而从今年10月份以来发行的QDII产品业绩来看,富达基金-亚太股息增长基金-0.06%收益,霸菱香港中国基金挂钩最近一月亏了-16.44%,总体亏损-13.51%。而贝莱德美林环球资产配置基金初始估值日以来有0.22%收益。
  11月建行新版QDII“海盈”1号连续三周跌破面值,中行新版QDII也一度遭遇跌破面值惨局。11月下旬外围股市有所回暖后,国内最早运作的股票型QDII———“中银稳健增长(R)”,11月22日公布的累计净值为1.2309元,较11月1日的1.3582元回调明显。
  因银行系QDII产品收益公布时间不齐,所挂钩或者投资的股票基金范围很广,不少产品收益的差距很大。
  高回报预期须降温
  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的QDII产品在最近一段时间都显得“惨淡”,这主要和海外市场的大跌密切相关。整体来看,投资者对于QDII产品的高收益预期须得到回归。
  一方面,投资者对于海外市场的风险没有清醒认识。11月份以来境外股市“云雾惨淡”,香港恒生指数最大跌幅也已将近20%,下跌超过6000点;道琼斯指数目前较10月底的高点已回调了约9.1%。
  另外一方面,银监会规定,银行系QDII投资股票资产不得超过50%,这一规定注定了它是一种中低风险的产品。目前银监会仅和香港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因此银行系QDII尚只能投资港股,而且购买起点较高,一般为30万元;同时银行QDII多采取外包策略,即购买境外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的票据。
  除此之外,QDII产品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汇率变动,假设一年内人民币升值8%,外币收益要大于18%,净收益才能达到10%,而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接近4%,加上申购费用,收益还不如目前人民币理财中端产品。
  不少理财专家表示QDII产品每年实现15%至20%的收益率才属正常。
  投资更注重长远
  银行系和基金系QDII受损都很惨烈,然后银行系似乎更快地从“悲痛”中站立起来。从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看,除了打新理财产品外,QDII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质量也不弱于前期。特别是花旗、汇丰、东亚等外资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QDII产品,而上周上海银行也发行了新推出的QDII产品。
  中信银行近期将推出一款结构化QDII,主要投资在新兴市场和高增长市场,投资领域包括债券、基金和股票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推出的几款新版银行系QDII,特别强调了长期投资的理念,也更注重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而不是最近一年、三年和五年业绩。他认为,市场短期有波动,但长远看好。
  另外,一位银行产品设计人员表示,当从长远角度和资产配置角度去看待QDII产品,投资者必须树立投资理念。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