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只中短债基金启动转型
发表日期: 2007-11-19 16:21:13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朱景锋
曾经在熊市中炙手可热的中短债基金,如今却在牛市中遭遇生存危机被迫借助转型以自救。易方达基金公司今日发布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债基金持有人大会召集公告,对该基金的转型事宜进行表决。
这是继南方多利中短债、诺安中短债、博时债券、泰信中短债和友邦华泰中短债之后进行转型的又一只中短债基金。
在牛市中败落
由于具有特定和狭窄的投资范围和低风险低收益特征,注定了中短债基金要在牛市中走向衰落。
中短债基金是高信用等级债券基金,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投资范围中明确规定将资金主要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组合剩余期限控制在三年以内,并且不得投资股票和可转债。
而普通债券基金可以参与新股申购、可转债,有的还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并且没有组合剩余期限的限制,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久期。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短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仅有2.51%,不仅远低于可以投资股票的普通债券基金平均33.16%的收益率,也低于可参与新股申购债券基金平均18.09%的收益率,甚至还不如货币型基金的收益水平。
尴尬的业绩导致中短债基金不断被投资者抛弃,易方达中短债基金份额由年初的5.88亿份缩减至三季末的2.95亿份,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由年初的2.74亿份减少到三季末的1.39亿份,南方多利基金份额由年初的16.63亿份减少到今年中期的5.2亿份。其他几只中短债基金同样遭到持续的赎回。
中短债基金遭遇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今年债市表现不佳,由于CPI不断走高和信贷持续膨胀,今年以来央行不断动用三大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债市陷入长期调整之中。天相投资的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国债指数今年累计跌幅为1.24%,沪市和深市企债指数分别下跌5.28%和6.35%。
而在中短债基金最风光的2005年,国债指数上涨了14.06%。沪市和深市企债指数分别上涨了24.08%和23.65%!
集体哗变
在业绩落后、规模缩减和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中短债基金被迫集体走上转型之路。
7月10日,成立时间最晚的诺安中短债基金率先公布转型方案,揭开了中短债基金转型的序幕。南方多利、博时债券几乎同时公布转型方案,8月27日和9月6日,泰信中短债基金和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也启动转型事宜。加上今天启动转型的易方达中短债基金,一共有六只中短债基金宣布转型。
根据转型方案,中短债基金纷纷转型为可以参与新股申购和投资可转债,甚至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普通型债券基金。
南方多利于8月28日起转型为南方多利增强债券基金,诺安中短债于8月29日正式转型为诺安优化收益债券型基金,博时债券于9月6日正式转型,基金名称不变。这三只转型后的基金都作出了几乎相同的投资变更,增加了新股申购和可转债投资,去掉了债券投资的久期限制。但不得从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及股票权证。
泰信中短债基金于10月31日起转型为泰信双息双利债券型基金,同前三只转型后的基金相比,泰信双息双利基金不仅可以参与新股申购和可转债投资,还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和权证。
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拟转型为友邦华泰金字塔稳本增利债券基金,和泰信双息双利债券基金一样,友邦华泰稳本增值基金可以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也可以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中的股票、权证等,还可以持有股票所派发的权证、可分离债券产生的权证。该基金的转型方案已经获得持有人大会通过,有关决议正在等待证监会核准。
易方达中短债基金今日公布的转型方案显示,该基金拟变更为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型基金,投资范围也大大拓宽,可以参与新股申购、可转债和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等多种金融工具。
效果开始显现
由于在转型后正好遇到九月份H股大回归和四季度市场大调整,中短债基金在转型后立刻收到奇效,呈现“业绩同规模齐飞”的良好局面。
数据显示,通过积极参与新股申购,中短债基金在转型之后业绩大为提升,今年以来到转型日,南方多利、诺安中短债、博时债券的收益率分别为2.58%、1.49%、1.28%,截至上周,这些基金转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4.31%、4.43%和4.69%。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收益率就超过转型前八九个月的收益。
特别是在四季度以来市场的调整中,债券型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不少中短债基金在转型后份额持续增加,季报显示,南方多利转型后份额由今年中期的5.2亿份增加到三季末的10.44亿份,诺安债券份额也有小幅增加。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今日就宣布,由于投资者踊跃申购,基金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决定从今日起暂停该基金的申购业务。
截至目前,中短债基金中只剩下嘉实超短债还未宣布转型,其他不能投资股票(包括新股申购)的债券基金还有招商债券和融通债券。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