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三度担纲中行QDII海外托管行

发表日期: 2007-11-14 11:01:57  来源: 中国基金网  作者: 宋燕华
  中行拟推出第三支QDII新品,将投资于美欧固定收益产品及卢森堡等地的公司型开放式基金

  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下称BBH)和中国工商银行三度联手,共同承担中国银行即将推出的第三支QDII产品的托管业务。这是中行、工行和BBH三方暨中行前两支QDII产品“中银稳健增长”和“中银新兴市场”之后的第三次合作。

  据悉,中行该支QDII新产品将投资于美国、欧洲债券结算系统中以美元标价的固定收入资产,以及卢森堡等地的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除担任海外托管行外,BBH还将提供会计和管理服务,合规监督和基金执行服务等。

  和基金系QDII相比,银行系QDII产品的市场反应相对平淡。今年5月银监会将银行系QDII投资于股票资产的比例提高到50%,但相比可以100%投资于全球股票市场的基金公司QDII产品,吸引力仍然不足。

  对此,BBH亚太区投资者服务部部长聂永先(Susan C. Livingston)认为,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未必是最佳选择,收益更高意味着风险更大,未来“一边倒”的局势将逐渐走向平衡。“我知道一些基金公司看好亚洲的债券市场,已开始准备在投资债券方面有较大的投入。”她说。

  不过,聂永先也提醒中资银行要加强创新的技术和理念。她认为,除了政策限制的影响,银行QDII产品的吸引力较低与其创新能力不足有关,而且这是全球普遍的现象。比如,美国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的利润同样也大大低于基金公司。

  在QDII产品投资的市场选择上,她认为,香港市场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很多H股公司本身就是中国大陆的企业,或者是主要投资于大陆的国外企业,投资风险还没有分散,她建议监管机构未来进一步扩大视野,实现地域的多样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投资。“当然,开始的时候要控制一下投资额度,让投资者平稳过渡。”

  聂永先强调,在设计QDII产品的投资方向时,个股的选择比市场更重要。她认为,无论发达国家市场抑或新兴市场,都存在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这样的公司不一定是某个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可能是中小型的,但它们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她透露,BBH旗下的亚洲机会基金(Asia opportunity Fund),就是采取这样的策略,在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市场紧盯成长性好的公司,截止到三季度末,这支基金已经实现了28%的投资回报。

  另外,聂永先认为,对于投资于全球市场的QDII产品来说,逢低吸入的敏感性很重要,受次级房贷危机影响,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这是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反而带来了买进的良机。

  BBH于1818年成立于美国,目前主要从事四项业务,即商业银行、公司财务、资产市场和投资者服务。该行目前托管资产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70%是跨国资产,服务网络覆盖全球90多个资本市场。

  作为一家投资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BBH并没有在中国推出自己的QDII产品的打算,而是采取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的策略,为其提供尖端技术和优质客户服务系统支持。“长期以来,BBH在各个开放的新兴市场均采用非竞争性的合作伙伴战略,在中国也是如此。” 聂永先表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