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中国PE市场的主旋律

发表日期: 2007-11-06 15:33:06  来源: 上海金融报
  房市宏观调控日趋增强,股市高位运行风险加大,不确定性的阴霾弥漫在中国资产市场上空。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势头不会由于资产市场的可能调整而改变。那么,11.5%喜人增速带来的“增长红利”会更多惠及哪个投资领域呢?或许朝气蓬勃的中国PE(私人股权投资)市场就是可能的答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潜力无限、充满机遇的市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07年至今中国非金融领域私人资本投资规模总计为16亿美元,只是美国同类交易的一个零头。这个成长空间巨大的市场已不再像前些年那般“养在深闺人未识”,中国PE业务的投资价值愈发受到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关注。

  在需求一方,美联储降息及欧日货币趋松引致的全球过剩流动性似乎对跌跌不休的美元丧失了信心,在美元资产抛售的时尚潮流中,资金吸纳潜力巨大的中国PE市场更显诱人,而中国本土金融机构PE业务权限的逐次放开也让这些投资新贵们攒足了一展身手的气力。在供给一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给中小企业的和谐增长奠定了基础,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恢复也为更多中小企业进军公开市场创造了契机,但从此P(Private)向彼P(Public)的“龙门一跃”需要太多的效率提升和业绩改善,而帮助企业完成这巨变正是PE公司的专长所在。

  不过,看上去很美的PE公司并非慈眉善目、宅心仁厚的慈善机构,在收购方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被收购企业很可能遭遇“拔苗助长”的尴尬或是难以用数据估算的福利损失。敌意收购、虚假包装等伴随着国际PE行业发展的“斑斑劣迹”,让这些担忧看上去并非虚言。也许PE公司在提升目标企业核心价值的改造过程中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这不可避免地让其背负了过多非议。然而,构成中国PE市场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仍然是“双赢”。

  在微观方面,PE公司长期盈利总是和每个中国目标企业长远发展和谐互促的。一个企图淘金中国市场的PE公司仅靠财大气粗是无法获利的,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经验和能力。凭借敏锐目光和市场嗅觉发现真正被价值低估的潜力企业,才是成功PE公司的盈利之道,这种猎物识别过程容不得虚假成分。采取敌意收购或是虚假包装等手段虽然可能给PE公司带来某一笔或某几笔业务的短期暴利,但却会使其丧失赢得长期稳定高额收益的机会。中国PE市场最关键的特点在于高成长性,在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中,建立商誉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预期,中国PE市场的主旋律将是收购者和被收购者皆大欢喜的“双赢”。

  在宏观方面,PE市场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金融的和谐互促。首先,PE本身会给直接融资市场带来活力;其次,PE所伴生的并购对杠杆融资的需求将要求债券市场的更快发展;再次,公开市场和私人股权市场并存的结构会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具层次性;而且,PE对投资者成熟度的较高要求会加快中国理性投资理念的微观培育;此外,PE对投资资本的规模需求会有助于中国金融高端市场的开发;最后,PE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更高需求会加大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总之,PE调动中国金融基础结构深化改革的潜在能力将为中国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提供帮助,而且就直接影响而言,PE激活中国中小企业、完善资源有效配置、增强财富创造能力的宏观作用也不可小觑。

  当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能否参与中国PE这个生机盎然的新生市场,还取决于自身资本实力的强弱,毕竟从PE公司的投资者构成来看,这似乎更像是一个“有钱人的游戏”。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