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最快但求获益 基金还在观望中

发表日期: 2007-10-29 16:02:0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梁金莺
  面对未来只能少量参与股指期货的事实,基金公司似乎并不甘心。

  一些老基金、转型基金已经盯上股指期货的现货标的——沪深300指数;一些新基金则纷纷把股指期货写进投资范围。

  然而,虽然基金积极备战股指期货,但基金要真正参与股指期货,限制颇多。因此,基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未来将高度关注、谨慎参与股指期货。

  指数基金开始流行

  股指期货还没有正式上市,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对股指期货的标的——沪深300指数虎视眈眈。

  10月31日,国泰金象保本基金将结束其转化为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投票事宜。如果此次持有人投票通过,该基金将在11月到期后转型为国泰沪深300指数。无独有偶,博时基金也于9月28日发布公告,宣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将原先跟踪的指数标的“新华富时中国A200指数”变更为沪深300指数,并指出在更换标的指数之后的一个月内,将现有的组合调整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新组合。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股指期货的渐行渐进,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会越来越多。

  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傅帆预测,股指期货推出后的两三年内,国内还会出现与衍生产品挂钩的对冲基金,到时候基金可以利用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

  除可能出现对冲基金等新品种外,易方达基金财富管理部的苏大文博士表示,在政策的允许下,基金公司还可能为特定客户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为应对股指期货,一些新发行的基金均把金融衍生品写进基金的契约中。如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在其投资范围中明确写出:“对于中国证监会允许投资的创新类金融产品(包括未来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投资管理。”

  某基金创新业务部负责人指出,虽然一些新基金将股指期货投资纳入契约中,但这并不意味着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就会马上尝试。

  不求最快但求获益

  虽然基金积极备战股指期货,但基金要真正参与股指期货,限制颇多。广发期货分析师陈菁指出,基金投资股指期货的征求意见稿规定,开放式基金(不含指数基金和ETF)做多股指期货,其买入合约的名义价值不能超过基金总资产的10%,以10%的保证金计算,即基金只有1%的资产可以做多。而且,只有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可以参与股指期货,其他如债券型、货币型、保本型基金均不能参与。

  华富基金的研究总监陈茹表示,“目前的制度设置对基金公司限制比较多,短期内基金不可能将之作为对冲工具。而且,股指期货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基金不会过多参与。”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指出,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基金公司对股指期货的态度谨慎,对投资者来说是好事。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一些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股指期货了解不多,或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状况估计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半年或者一年才会有所改观。

  陈菁指出,就目前市场上仅有的两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说,基金公司都比较少参与。比如权证,不少基金也列入投资范围,但是真正主动去投资权证的基金很少,大多数都是因为股改而获配权证。而之前发生的三家基金公司旗下5只基金忘记卖出上电转债而被强制赎回的事件就显示出基金公司相关人员对创新品种缺乏了解。

  朱斌指出:“股指期货的主要参与者为中金所的会员、期货公司的投机客户、富有金融衍生品投资经验的QFII,在仿真交易中盈利较多的短线投机者,私募以及资金量比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不会成为第一批投资者。但这不会对初期的交易量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基金不是流动性的创造者,而是流动性的受益者。而且,监管层也不会希望股指期货初期交易量就非常大,而是希望有一个稳步增长的过程。”

  惨痛记忆
  “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3年,12个品种的国债标准期货合约上市交易。1995年初,市场盛传“财政部将对‘327国债’加息”,从2月初起,上海万国证券和辽宁国发股份因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错误预估,在148元左右联手对“327国债”大量抛空,企图操纵市场。2月23日,辽国发等提前得知“贴息”确切消息后,率先空翻多,导致期价飙升最高至151.98元。

  后知后觉的万国证券被全面套牢,由于持仓过大,一旦平仓亏损将达几十亿元。万国证券恶意透支砸盘,造成收市前8分钟700万手(需保证金14亿元)巨单将价格暴挫至147.50元。不少多头瞬间由“巨额浮盈”转眼变成“亏损爆仓”,市场一片混乱。

  当晚,上海证交所发布公告,以某会员蓄意违规为由,决定尾市8分钟所有成交无效。此后市场炒风仍盛,5月18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金融期货从此别离证券市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