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热卖引发基金业剧变

发表日期: 2007-10-22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朱景锋
  “对基金业来说,QDII的全面推出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基金公司开始迈向国际化管理的时代。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引发基金业内竞争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剧变。”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这样评价QDII给基金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实际上,“剧变”已经开始上演。
  规模再次爆发性增长
  继国内首只股票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于9月12日发行、首日认购近500亿之后,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等三只QDII基金接连成功发行,认购额不断创出新高,配售比例也随之不断走低。
  因为这四只QDII基金的规模上限均为300亿元,相当于此前A股新基金发行规模上限的三倍,意味着发行一只QDII相当于发行了三只A股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这将给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带来新的爆发点。
  即便对于南方、华夏这样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基金航母”来说,一只QDII基金的发行,也能在短期内给他们带来15%左右的规模增长。
  嘉实海外中国基金的发行将使规模超过一千亿的嘉实基金规模增长20%以上,对于规模不足一千亿的上投摩根来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将为其带来30%以上的规模增长,短时间内能达到这样的成长率实在惊人。
  接下来,获得QDII资格的海富通、华宝兴业、工银瑞信和长盛等四家公司也将陆续推出QDII基金,天相投资的数据显示,这四家公司中期基金净值规模均在三百亿到四百亿之间,假设这些公司QDII基金首发规模都达到300亿,那么,其管理规模将会增长接近一倍之多。
  自《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于7月5日开始实施以来,除了已经获得资格的8家公司,其他符合申请资格的16家基金公司如鹏华、招商、国泰、易方达等也在积极准备QDII产品的研发工作,预计条件成熟后将陆续获得资格。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持续走强和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我国公募基金规模获得超常规的高速增长,不到一年成长几倍。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今年中期基金规模为1.82万亿元,比年初的0.85万亿增长1.14倍,而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9月21日,我国基金业资产总值达到30228亿元,比年初增长2.53倍。当今中国没有哪个行业具有基金业这样的高成长性,而如果到年底再发行四只300亿元的QDII基金,基金规模很可能突破四万亿大关。
  加剧基金业竞争和分化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基金QDII业务陆续开展,基金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强势和弱势基金公司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首先,管理层对QDII资格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将近一半基金公司被挡在了大门外。按照证监会的规定,申请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必须满足“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经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达2年以上;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的硬性条件。而据Wind资讯的数据,今年中期,只有24家公司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其次,即使基金公司达到了上面的有关规定,却面临找不到合适人才的难题。管理层对申请QDII资格的国内基金公司从事QDII业务的人员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具有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具有3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不少于3名。”即业内所说的“1+3”模式,对于国内基金而言,海外投资人才稀缺已成为其备战QDII的主要障碍。
  实力强大的基金公司由于在QDII业务方面准备时间长准备充分而成为创新业务的最先受益者。与大基金公司轰轰烈烈地开展QDII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不少规模较小的公司步履维艰,规模增长缓慢甚至减少。Wind资讯统计,今年中期57家基金公司中有22家管理规模不足100亿份,其中有7家不足20亿份,最少的不足1亿份。这些公司大多只管理着一到两只基金,并且多数是好几年没有发新基金了,他们没有在基金业这只急剧变大的“蛋糕”中获得任何好处,更没有可能去分享QDII这块“香饽饽”,他们不仅是相对地而且是绝对地被远远抛在了后面,甚至连生存都面临危机。
  毫无疑问,中国基金业的资源将越来越向优势公司集中,市场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得到强化。南方、华夏、嘉实三家公司的QDII基金成立后,前五大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一下子提升了3个百分点。
  并且,QDII使得基金公司向着国际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获得QDII将基金公司的产品线从国内基金拓展到全球基金,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创新空间将更加广阔。
  合资公司欲借QDII重塑市场格局
  “很明显,合资公司在开展QDII业务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他们将趁机获得更大的发展,很可能在规模上超越内资公司。”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说。
  在接连获得QDII资格的八家基金公司中,除了南方和华夏,其他六家全部是合资公司,可以说,凭借外方股东的优势,合资公司在开展QDII业务方面占尽了先机,外资将通过QDII业务重塑基金业的版图。
  实际上,从事QDII业务对国内基金公司在包括制度建设、资讯、投资管理、人员储备、风险控制、清算、基金会计等方面的系统平台建设、公司系统与境外市场对接等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在海外投资方面,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外方股东的优势。确定境外投资顾问对内资公司来说也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一个步骤,而目嘉实和上投摩根都聘请了外方股东或其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省却了很多讨价还价的麻烦和时间。其他四家获得QDII资格的合资公司也都得益于外方股东的大力支持。
  今年以来,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基金业,有三家老基金公司的部分股权被外资收购,4月13日,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收购融通基金40%股权,4月19日,新加坡星展银行收购长盛基金33%的股权,7月17日,意大利欧利盛金融集团一次性收购鹏华基金49%股权。8月份浦银安盛基金成立,合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28家,在数量上已经接近内资公司的31家。今年中期,27家合资公司基金净值总规模达8479亿元,市场份额达到46.51%。
  随着QDII基金的成功发行,上投摩根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一千亿元。华宝兴业、海富通、长盛、工银瑞信等基金也有望凭借QDII基金的发行进入千亿基金公司之列。合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将很有可能首次超过内资基金。届时,基金业的格局将彻底改变。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