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强势并华夏基金 基金业整合潮起
发表日期: 2006-04-10 10:35:2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安宁
“在收购华夏基金后,中信证券(600030)将会将其控股的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合并,打造一个全新的基金公司。”一位中信证券内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3月29日,中信证券公告称将收购华夏基金40.725%的股权。实现对华夏基金的绝对控股。加上其原有绝对控股的中信基金和参股的信诚基金,中信证券已经越界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一家机构或者同一实际控制人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收购之后,选择让华夏和有绝对控制力的中信基金合并,是中信打造大基金公司的最优路径。而据记者从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处了解到,证监会对于中信与华夏基金的合并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面临整合难题
中信证券对于华夏基金公司的收购,无疑能够帮助中信金融控股公司迅速完成其基金业布局。根据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2005年4季度季报,截至2005年12月底,中信基金管理资产约100亿元,华夏基金资产约400亿元。如果二者合并,规模将超越目前排名第二的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逼近规模以530亿元居于首位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但“美梦”真正实现的前提是合并后两家基金公司能成功整合。但正如某保险公司基金部投资人士所言:“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从产品线来看,华夏已经拥有从最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到较低风险的股债平衡型基金以及较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等多种产品,中信现有3只基金和华夏的产品具有较高重合度,今后是分开运作还是合并追求规模效应是个难题。
“他们各自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平安证券企业并购部总经理陈郎平分析,双方人员整合很重要。此外,双方的优劣势如何互补,资源如何共享,都需要一段时间磨合。
“如果整合不好,有可能发生基金业绩大幅下跌。”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两家基金公司合并期间,因为有可能涉及到基金经理调整问题,在投资方向上可能产生一些差异,会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
记者了解到,两家基金公司合并后,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范勇宏有可能继续出任总经理,中信方面则派出董事长和副总经理。至于其他高管和下面员工的去留目前还没有明确。不过自去年以来,华夏已经有不少员工陆续离开。
并购序幕拉开
“如果中信与华夏基金最终能够合并,预计将引发基金购并潮。”国泰君安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华夏与中信基金的强强联合,将会加剧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快大小基金公司间的收购、兼并步伐。
2005年度,基金业绩分化非常突出。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例,富国天益、易方达策略、合丰成长、上投优势和银华88等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达10%以上,同时也有不少基金净值增长率在-5%以下。混合配置型基金中,广发稳健和广发聚富净值增长率分居前两位,高达16.93%和13.35%,而业绩最差的基金净值增长率仅为-2.57%。此外,债券型、保本型基金中,基金间的业绩差距也非常明显。
业绩分化加剧的结果是,一方面一些优秀基金公司品牌初步树立;另一方面,业绩不佳、在同系基金中表现较差的基金面临规模缩水、持有人大面积赎回的尴尬境地。因此,整合或将成为某些基金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必然选择。
“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是最小公司的200倍,行业分化自然会催生出基金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嘉实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戴京焦说。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业的并购整合是基金业发展中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小公司也不一定就会被淘汰,小公司也可以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关键是各家公司都要找好自己的定位。(本报记者朱紫云对此文亦有贡献)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