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制度环境放松创新限制 推进基金业发展

发表日期: 2006-03-01 09:24:02  来源: 华商基金  作者: 马顺福
 我国的基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现有的基金业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基金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都还相当大。管理层应在加大对基金行业监管和引导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放松对基金业创新的限制,拓宽基金的营销渠道,改善基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理性认识基金业在低迷市场下的社会贡献  

  1、行业不景气,基金业发展尚需卧薪尝胆

  2005年,我国基金行业的表现差强人意,全行业面临亏损和基金份额"缩水"的压力。上半年,基金行业账面浮亏33.51亿元,合计经营业绩亏损59.98亿元。不过,年底的净值有所提升,使得基金整体业绩勉强及格。2005年,股票方向基金简单平均年净值增长率超过3.60%,表现最优的股债平衡型基金简单平均年净值增长率约4.80%。

  股市低迷显然对基金业的整体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主要体现为:基金公司之间的管理规模拉开了差距,规模与股票基金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截至2005年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15家,前十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达60%,而排名最后的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仅为2.55亿元,市场占比0.04%。在基金发行方面,2005年基金发行相比2004年有较大幅度的缩水。在2005年,国内共有57只新基金发行,这些基金首发总规模为1002.84亿份,平均每只基金为17.59亿份,相比2004年缩水46%。另一方面,低风险基金大行其道。2005年,我国成立了16只货币市场基金和2只短债基金,均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2、市场不景气,相对收益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低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基金行业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上证综指从2200点下跌到1100点左右,国内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却从2000年的562亿增长到2005年的近5000亿,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对整个证券市场的贡献有目共睹。同时,还应看到,基金公司的社会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战胜市场、超越产品设定的基准上面。

  首先,从近三年证券市场的个股表现来看,涨幅居前的几乎全是基金重仓股,基金的投资方向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的航向标,基金已经成为决定市场走势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其持有股票市值占市场的比例会进一步扩大,对市场的影响力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大。其次,在战胜市场方面,2005年,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基金在排除改革和权证分流资金的压力之下仍有起色,基金的核心资产再次跑赢大盘。从1998年以来,中国基金业累计为持有人创造了300多亿元的经营业绩。

  3、评价体系不健全,未能全面反映基金行业的价值

  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基金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关于基金公司及单支基金运营情况和业绩评价的机构也迅速发展起来。第三方机构推出的业绩排名对基金业的长期发展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国内的业绩排名公布频率过高,考察期间过短,甚至还出现了每天排名。这都极大强化了基金的"羊群行为",对基金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基金业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

  同时,我国的基金业绩评估标准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理论缺陷。目前,绝大多数基金评价机构的排名或评星,基本上都是数据的客观定量描述,尤其是净值增长率计算及其排名。这些指标只考虑了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没有考虑对引起基金收益和风险的众多因素,诸如投资期限、投资范围、交易成本、税收因素、流动性等的分析,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场的情况和基金行业的社会贡献。此外,很多基金评估机构是大型券商,不是独立的基金评估机构,其客观公正性也存在质疑。

  国内基金公司生存环境尚需改善  

  1、政策限制和监管严厉,生存环境不如私募基金

  为防范基金公司以资金优势操纵股价,《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对一家基金公司持有某只股票规定了10%的限制。在外部的资金进入方面,基金行业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保险公司及境内的其他投资者投资单一封闭式基金份额不得超过10%,其它单个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某一基金的份额不得超过基金总份额的3%。对基金行业资金进出比例范围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基金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和规模增长。

  自2001年初,持续的熊市,以及来自业绩考评的巨大压力,基金往往不敢做长线投资,追求短平快的投机策略,基金的频繁换仓,加大了基金的投资成本。对基金参与新股发行申购等有关活动,监管层都加强了监管力度,前期又颁布了新的基金信息披露规则。基金公司面临着一个由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托管银行、评级机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机构、媒体等众多主体共同组成的立体的监管体系的监管。因此,基金行业发展将进入成长的痛苦期,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不如私募基金宽松。

  2、受母体市场及交易制度的影响,系统风险较高

  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品种的单一制约了基金的创新空间。2001年以前,债券市场规模小,制约了债券型基金的发展。2001年以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和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供基金选择的投资品种日渐丰富,基金的价值型投资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仍难满足基金按事先确定的策略构建投资组合的需要。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虽然国内也有上证180指数等可以作为投资品种的指数,个别基金公司也推出了指数基金,但整体来看,缺乏全国性的指数基金、指数期货等金融产品,因而无法满足社保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缺少对冲工具,因而较难减少或回避系统性风险,使得基金倾向于波段操作和追逐市场热点。

  所有这些,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和市场狭窄之痛。面对做空机制的缺失,基金经理只能空谈套利避险,无法也没有可能锁定投资收益,限制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入市;优质股票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投资风格的趋同;而且,在当前不景气的市道中,诸多优质大盘股无奈选择了海外上市,国内的基金业反而享受不到这些公司的回报,更加剧了这种矛盾,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3、渠道受制,新成立基金公司生存堪忧

  据统计,平均而言,基金首发规模的60%至70%左右来自商业银行对基金的销售。正是借助了商业银行遍布全国的成千上万家销售网点,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才有了深入民众的机会。其他渠道都尚不完善,难以担当重任。银行系基金成立后,其优势不言自明。2005年,三只银行系基金平均始发规模是51.3亿份,而券商系基金年初首发规模只有10亿份,年末更是跌至3至4亿份左右,两者对比相差悬殊。此外,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竞争的空前加剧导致市场份额重新划分,基金公司分化加剧,市场资源开始向具有品牌优势的领先公司集中,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基金公司逐渐边缘化。

  决定基金销售的是基金业绩和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如果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优势,产品设计又能符合市场需要,就不用担心发行规模问题。但是,对于新成立或成立时间较短的券商系基金,由于销售渠道的限制,基金发行和持续营销能力受困。即使通过各种手段,发行达到有关方面规定的最低份额,对基金公司也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情。据某基金公司内部计算,现在的基金发行多半是亏损。由于不少捧场资金是为了基金的成立撑门面的,因此,有的基金在发行数月之后,份额已赎回接近50%。基金这个曾经最财大气粗的机构投资者,2005年却出现了缺乏资金入市的局面,生存状况堪忧。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基金业  

  1、及时发现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我国的基金行业仅经过8年的发展,各方面都还不很完善。在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违规操作、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00年"基金黑幕"之后,中国基金业痛定思痛,违规现象明显减少。迄今为止我国已成立54家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数量200多只,基金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近5000亿元。这些成绩主要是在2000年"基金黑幕"之后,监管部门加大对基金公司监管的背景下取得的。

  现在针对基金投资者关注的基金行业亏损严重,基金公司却坐享管理费用的问题,市场上已有多支基金停收管理费。对基金份额持有人权益缺位,基金公司制定并主导基金业的"游戏规则",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交易等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南方基金试行的持有人投资理事会制度,监管层对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以及相继出台的对信息披露、托管机构及基金申购发行的一系列规定,都在很大程度上为今后基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2003年5月,在基金行业历史悠久、市场成熟、监管严厉的美国发生了"基金黑幕",曾享有60年无丑闻美誉的美国基金业遭受巨大冲击。相比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我国的基金行业可以说是尚处幼年期。在起步时期,就相当充分地暴露出了这些问题。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我们更可以站在跌倒者和继存者的肩膀上展望未来。因此,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有魄力、有胸怀,大胆借鉴、善于吸纳,不断创新、勇于创新,肯定能在制度方面发挥相当大的后发优势。

  2、我国基金市场尚未饱和,市场面临巨大需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18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净值总额合计4691.16亿元。2005年基金净值总额增加了1444.76亿元,增长比例为44.50%。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亏损压力增大,新基金发行困难,赎回压力倍增,致使人们也产生了对我国基金业市场容量的质疑。

  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基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中国基金行业面前的是一个拥有包括14万亿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数千亿人民币社会保障资金、1000多亿元人民币可投保险资金,以及规模庞大的其他机构资金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因此,我国基金的潜在资金来源是极其充裕的,资金供给在总量上还有很大空间。截止到2004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个数就已经达到8044只,管理的资产也已经有81068.7亿美元;中国香港弹丸之地在2004年底就有208家基金公司生存,管理着4640亿美元的资产。从可比市场容量来看,我国基金的规模远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的比例。而目前中国基金业的规模仅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储蓄机构的存款余额,其它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量,基金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我国的基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现有的基金业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基金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都还相当大。管理层应在加大对基金行业监管和引导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放松对基金业创新的限制,拓宽基金的营销渠道,改善基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计划、税收政策、可供投资的品种、交易制度等等。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