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年时间书写量化投资的长跑哲学——访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
在中国,有一位“宽客”(Quant,英语“量化工程师”的音译),十年如一日地打磨策略模型,以期为国内投资者创造稳健的投资收益。这个人,就是平方和投资的创始人吕杰勇。
熟悉他的人说,吕总是个波澜不惊的人。一方面,不管面对何种市场风格和波动,他总能从策略上找到优化方向,不疾不徐,精雕细琢;另一方面,他始终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在他看来,周期亘古不变,平方和投资要做的是追求稳定的超额收益。
站在成立十周年的新起点,平方和投资在投研方面再落重子。据悉,国际知名量化巨头世坤投资原高级执行研究总监兼中国区副总经理方壮熙,近日加盟平方和投资。
“做量化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赛,而是我人生的马拉松。”吕杰勇说,平方和投资要在投研上与时俱进,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做中国最好的量化私募。
“投研力量走在规模前面”
从投身搜狐、腾讯的网络大数据领域,专注于数据建模与挖掘,到加入博时基金、中信证券,聚焦量化投资研究及自营账户管理,再到2015年创立平方和投资,吕杰勇可谓多年深耕于量化投资界的老兵。
不过,搜索公开资料发现,吕杰勇公开发声少之又少。
“可能是理工男太醉心于搞策略了吧。”谈及公司的发展,吕杰勇笑着调侃道。
他坦言,在过去的10年,平方和投资的发展既超出预期,也低于预期。“超出预期的部分在于,公司投研水平不断提升,每年的业绩都很扎实,为投资者创造了稳健的长期收益。投研力量走在规模前面,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坚持;低于预期的部分在于,公司规模相比于同行发展较慢,现在才接近百亿元的水平,反映出商业化能力的欠缺。但是公司始终保持初心,以保障好投资者的业绩为使命,不辜负投资者的每一份信任。”
于吕杰勇而言,“平衡发展”是未来十年平方和投资的主题词。
“我希望未来10年平方和投资两条腿走路。方壮熙加入后,一方面公司在投研上实现了重要进阶,另一方面,我可以留出更多精力来加强公司治理。”吕杰勇称。
“以前的我是总经理+投资总监,现在我是总经理,方壮熙是投资总监,相信未来不管是在策略迭代上还是公司治理上,我们都会更加从容。”他笑言。
“量化投资应重剑无锋”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的品性,要看他在低处时做什么,不做什么,量化投资的世界亦如此。
如今获得越来越多市场关注的吕杰勇,也曾经历过市场和行业低谷期,彼时平方和的表现或许更能阐释这位老将的量化哲学。
2024年春节前后,市场风格突变,量化私募业绩遭遇整体性回撤,平方和投资也未能在这波调整中幸免,但其表现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平方和投资一直致力于提升获取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在市场低谷时更是坚持严控组合的风险暴露。
敬畏市场,是吕杰勇在市场调整期依旧保持云淡风轻的法宝。
“我们一直在用自营的思路做资管,那就是追求最优的夏普比,而不是单纯追求收益率。”吕杰勇坦言,对于量化投资而言,风格的过度暴露是一把双刃剑,在市场风格持续演绎过程中,这种打法能够迅速给私募带来鲜花与掌声,可是一旦风格反转,其对投资者的伤害将是巨大的。而且拉长时间来看,市场周期往复循环,基金净值的大起大落下投资人更加难以赚钱,好的量化策略应该是重剑无锋。
据吕杰勇介绍,平方和投资成立以来,在因子选用上非常注重均衡配置,坚持均衡配置基本面因子、量价因子和另类因子,提升获取超额收益的稳健性,严格控制组合的风险暴露,这也是公司长期业绩稳定的重要保障。
“做中国最好的量化私募”
卷,是近年来量化私募界的普遍感受,但是吕杰勇谈起行业竞争,更多是期待与自省。
“越来越卷,说明行业正在加速成长,是好事。”吕杰勇表示,2019年以来,量化私募加速发展,优秀人才快速涌入行业,外资量化在逐步进军中国市场。在此过程中,公司将与更多强者展开正面竞争,这不仅能够检验平方和投资的综合实力,也会倒逼公司持续优化策略与运营水平,逐渐向国际优秀对冲基金看齐。
据吕杰勇介绍,近年来平方和投资持续招募优秀人才,投研力量持续加强。与此同时,平方和投资自去年以来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希望赢得海外长钱的认可,优化公司的资金端结构,另一方面则可以探索海外投资品种,拓展超额收益的来源,进一步提升组合稳健性。
从2015年成立算起,平方和投资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站在当下,吕杰勇说,做中国最好的量化私募是自己的初心,更是未来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
他认为,中国量化私募行业的格局还未确定,未来公司一方面要继续敬畏市场,追求稳定的业绩,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提升合规运营、客户服务、公司治理水平,以长期、稳健、显著的超额收益表现和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拥抱行业的星辰大海。
5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