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联景淳创始人许仲翔: 做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主义者

2025-04-14 05:56:2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辉

  □本报记者 王辉

  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之际,知名外资机构锐联景淳的创始人许仲翔近日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专访。作为量化投资领域的先行者,许仲翔指出,市场常常夸大短期因素的影响,投资者不应让短期市场表现取代理性和长期的预期。锐联景淳将继续专注于其长期深耕的基本面量化策略,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优化投资策略。

  战略定力与策略进化

  成立于2014年的锐联景淳,是由知名外资机构锐联财智通过香港锐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外资私募机构。作为锐联财智的创办人和锐联景淳的掌舵者,许仲翔不仅是RAFI基本面量化策略的联合发明人,还是智能贝塔(Smart Beta)策略的开拓者,被业内公认为顶流量化管理人。锐联财智早在2008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是早期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将Smart Beta投资策略带入中国的国际投资机构。2017年,锐联财智与华夏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共同开发了基于A股市场的Smart Beta策略,并进行了相关策略授权。

  “悲观时播种,乐观时收获。”这是许仲翔对锐联景淳过去两年发展的一份“小结”。2024年,在国内量化行业普遍面临超额收益缩水和规模萎缩的背景下,锐联景淳的多资产配置产品却逆势取得较好业绩,量化多头策略也延续了近年来的不错表现。许仲翔将这一成绩归功于“战略定力与策略进化的结合”。

  许仲翔向记者介绍,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全球宏观形势,公司在市场和量化行业相对低迷时期仍坚持稳步扩张团队,重点加强投研和渠道建设。特别是在市场“逆境”中,公司持续强化策略推广、投资者沟通和投资理念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国特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特点,锐联景淳近年来持续进行本土化策略研发。例如,在量化策略中结合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调整因子权重,以适应中国市场特征。

  “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尽管2024年A股市场一度陷入调整,近期又受到全球股市波动影响,但许仲翔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保持坚定信心。

  许仲翔表示,中国的人口基数、国民储蓄习惯与制造业竞争力,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优势。在谈及资本市场发展趋势时,许仲翔认为,DeepSeek大模型等中国AI技术突破,正在扭转外资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叙事,也在很大程度上修正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特别是今年以来,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明显回升,投资态度正从“规避”转向“主动关注”。

  整体而言,许仲翔认为,前期中国市场自历史低位展开的估值修复相对领先于经济数据,但未来有望与消费、投资等基本面指标形成良性互动。从长期维度看,相比欧美,中国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调节空间更大,能够有效对冲外部冲击。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机构代表,许仲翔分享了他的观察:“过去二三十年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常常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之间摇摆。但我们始终认为,不应让短期情绪影响长期判断。整体而言,我们对A股的韧性保持信心。从长期来看,分散化投资在经济复苏阶段的收益往往最为显著。”

  关注AI浪潮下的量化革命

  面对DeepSeek等大模型引发的科技热潮,许仲翔既看好中国AI的发展,也对量化行业的AI应用保持客观理性的判断。

  从中国AI等科技产业的自身发展来看,许仲翔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结构为AI落地提供了丰富场景,这是许多国家难以复制的优势。

  对于量化行业而言,许仲翔进一步表示:“AI能提升效率,但无法替代投资逻辑。”目前,在锐联景淳的投研工作中,AI技术已渗透至多个环节。例如,在中后台提效方面,AI已被用于自动化报告生成、代码检测等流程;在因子挖掘辅助方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分析政策文本,提取关键词辅助宏观判断;在策略验证方面,模拟历史极端场景,测试组合抗压能力。基于公司的认识和实践,许仲翔强调:“资管机构投研人员必须先定义逻辑框架,AI才能有的放矢。”

  基于以上理解,许仲翔认为,量化行业的终极比拼,仍是人对市场的深度理解;策略的创造性、迭代速度与风控能力,未来仍然是不同量化策略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他还建议,基金投资者在不同资产、不同策略上可以适当分散,以相对合理可控的风险去换取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265

+1

03:53

4月23—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规划投资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规划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做好规划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科学谋划好“十五五”规划。构建“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加强对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的研究论证,确保规划解决真问题、见到真效果。二是统筹好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攻关任务,一体化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三是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统筹用好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推动工业投资稳增长、优结构、提效益上下功夫。四是着力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机制,构建高能效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五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开展集群深度赋能行动,引导创新、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加快向集群聚集,持续优化集群发展生态,推动国家级集群向世界级提升。(人民财讯)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