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远基金(香港)首席执行官万青:坚守价值投资理念 抓住市场给予的机会

2024-12-09 07:23:3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

  睿远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投资官万青是活跃在中国股票一线基金经理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尽管他有优秀的投资业绩,并屡获殊荣,但他本人却谦逊低调。本次采访为万青近年来唯一接受的独家采访,他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投资中的心得以及对港股市场的看法等等。

  万青具有20多年的证券投资和研究经验。在2022年加盟睿远香港以前,他在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工作十年,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投资官,长期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管理香港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拥有丰富的投资研究和管理经验。因投资业绩优异,2018年至2021年万青连续4年荣获《亚洲资产管理》“最佳首席投资官”殊荣,并多次获得《离岸中资基金大奖》最佳总回报——大中华区股票5年期、3年期、1年期冠亚军。睿远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于2022年获批设立,2023年3月完成筹备正式对外展业,2023年10月在香港发行成立了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睿远中国股票基金,万青担任基金经理。

  如何在香港市场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他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是怎样的?日前,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万青,就相关问题与他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

  每次危机都蕴含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你在过往曾经历多轮牛熊转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万青:1996年开始,深沪股市在长期低迷后走出了一波一年半的大牛市,其中深证成指上涨了6倍。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市场又经历较大幅度的调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股市猛跌,当年美股主要股指和香港恒生指数下跌均超过40%,很多个股惨不忍睹。而在此之后的数年,市场又逐步回归理性,个股纷纷上涨,很多创出新高。

  在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牛熊转换之后,我认识到:第一,单边市场趋势一旦形成,力量会很大,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测和想象,不要轻易去猜市场的顶和底。第二,再极端的市场也会回归,只要找到优秀的公司,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赋予耐心,价格迟早会向价值回归。

  对市场规律的认识,让我在面对市场的周期波动、牛熊交替时更加平和理性。回头看,每一次危机都是机会,优秀公司的股价迟早会回归。

  证券时报记者:你是否会预测市场?

  万青:市场是很难预测的,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的目标不是去预测市场的走势,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寻找优秀的企业上,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热衷预测市场的人,即使侥幸预测对了,赚到一波行情,但如果方法不对,赚到的钱还会吐回去。有一句话,凭运气挣到的钱,迟早有一天会凭实力还回去。

  不过,虽然市场无法预测,但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估值高低的比较,它的冷暖和相对高低是可以感知的。

  保住胜利果实非常重要

  证券时报记者:你认为投资赚的是什么钱?

  万青:一是赚对企业理解的钱。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入研究与挖掘,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判断,找出被低估的企业,这里的关键在于判断企业内在价值的区间。这个区间不需要很精准,方向的正确更重要。二是赚对市场认知差的钱。市场的普遍认知有时是错误的,当和市场认知不一样的时候,价值投资者会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低落,抓住市场给予的机会,投资被低估的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港股市场低迷了很久,如何获得超额收益?

  万青: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从来不恐惧熊市或低迷的市场。相反,熊市是潜在收益的来源。市场总是在周期波动中,熊市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同样优质的资产。相反,在极端狂热的牛市,看似赚钱很容易,实际风险在不断积累。

  证券时报记者:过去几年,很多行业持续低迷,你认为还有投资机会吗?

  万青:我们所有行业都会研究,越是低估的、无人问津的行业和公司,越是要去看去挖掘,这其中很可能有被错杀被低估的公司。只要我们耐心去挖掘,大概率会找到好的投资标的,这正是价值投资者的重要工作。在港股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的回调和低迷,很多行业都有很好的投资标的。挖掘出这些标的,有信心有耐心地持有,中长期的回报不会差。

  证券时报记者:你管的基金产品回撤相对较小,是如何控制风险的?

  万青:在投资中,我是比较谨慎的。从研究一家公司开始,我就希望理解它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是什么。我认为,安全边际不仅仅是指价格对比价值,也是指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在投资中,懂得识别和规避风险非常重要。长期好的业绩,不在于某一个年度跑得有多快,而是在熊市时、在市场不好或市场风格对你不利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保住胜利果实非常重要,如果本金有较大损失,再赚回来会很难。

  证券时报记者:请讲一个你规避风险的案例。

  万青:我的组合曾持有内房股,在地产行业三条红线政策出台不久,我们把房地产个股全部清仓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很正确的决策。逻辑很简单,民营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几乎都在80%以上,而实际的负债率更高。此前,房价不断上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些风险,一旦调控政策对融资和资金监管等方面进行强制约束,高负债房地产公司的风险就凸显出来,商业模式就难以持续。

  从某种程度上讲,对重大风险做出规避,保全胜利成果,比在牛市取得高收益更重要。正如巴菲特所说的:第一点,不要亏损;第二点,记住第一点。

  不懂的不要投

  证券时报记者:挑选优秀的公司和投资机会,你最关注的要素是什么?

  万青:最重要的有三个维度:一是商业模式。有的生意天然容易挣钱,有的生意很难挣到钱。好的生意是有护城河的,再强大的竞争者也很难抢走,自由现金流的长期表现也自然比较好。二是公司有一个诚信能干的管理层,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三是估值要合理。如果具备前两个条件,估值太高也很难赚到钱。所以,最好估值便宜,如果不便宜至少要合理,不能过高。有了上述这几点,就构成了一个好的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行业是否有偏好?

  万青: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不能有偏科,所有的行业都要学习和研究。有些行业中,成长股会多一些,比如消费、互联网、医药、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等,这些行业我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一些。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要了解各类资产的特性,兼顾成长型、价值型和周期型资产,这是基金经理的基本功。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理解能力圈?

  万青: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很重要,能力圈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有限,不高估自己。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努力扩大能力圈;但另一方面,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一定要投资充分理解的机会,不懂的一定不要投。懂得自己不懂什么,是投资智慧的开始。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强调充分理解的机会?

  万青:在投资中要尽可能寻找能充分理解的机会。有的公司业务很复杂,很难理解;或者行业发展变化太快,很难看清楚前景;或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看不懂,这些都很正常。凡是你不理解的机会,都不可能真正挣到钱。

  投资跟跳水比赛不一样,跳水比赛完成高难度动作,才会得到高分。但投资中要尽量做简单的题,就像解方程式,变量多了就很难解出来。一个好的投资机会应该是简单的,利用常识和逻辑就可以理解和判断的。

  证券时报记者:在组合管理中,你倾向集中持仓还是分散持仓?

  万青:我们研究的公司很多,有几百家或更多,但真正符合各项投资标准的公司很少。所以,一旦找到这样的优质企业,一定要敢于重仓持有。我的组合一般是15—30只股票,前五只股票的持仓可以达到40%或更高。如果公司是优秀的,定价也合理,就应该重仓持有。从哲学的角度看,一个人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巴菲特讲的,Focus on the Big Deal(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投资需要毕生学习和进化

  证券时报记者:在你的投资经历中,有没有至暗时刻?

  万青:谈不上至暗时刻,但也没有哪一年哪一段时期很轻松。投资从来不是轻松的工作,需要每一天点点滴滴下功夫,踏踏实实往前走,组合自然会反映管理人的认知和理念,也会反映你的努力。因此,只要认知和理念是正确的,不断学习和进化,长期的结果不会差。

  证券时报记者:投资管理是否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你如何面对?

  万青:投资管理的确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我们要面对的是持有人的信任和期望,公募基金还有长期排名的压力。首先,要热爱这个事业,如果对投资和研究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很多困难和压力自然就没有了。其次,要正确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工作和事业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唯一 。健康、家人和信仰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弄清生活中的次序很重要。第三,有很多压力来自于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将目标锁定长期,脚踏实地努力去干,很多压力就化解了。第四,人的很多压力与过高的欲望有关。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减少虚荣心和攀比心,追求内在,一些压力也就自然没有了。

  证券时报记者:你如何与时俱进,不断进化?

  万青:资本市场永远有新的行业和赛道,永远有新的公司进来,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市场竞争很残酷,无论你过去做得怎么样,如果跟不上市场,都会被淘汰。投资需要毕生的学习,要把学习和进化当做一种乐趣,这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在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中,要找到佼佼者,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这是一种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请问睿远香港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样的设想?

  万青:香港是中资基金和券商出海的桥头堡。香港有9号资产管理牌照的公司超过2000家,市场竞争非常惨烈。各家公司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把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深,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睿远香港的战略跟总部是一致的,坚持专业化、精品化的道路。睿远香港,只做主动权益投资。

  对中资了解更多的是中国投资者,我们首先是服务国内出海的投资者,然后逐渐拓展到国际客户。我们在投资中国资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海外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投资端,我们会从对大中华的投资,逐步拓展到对全球的投资,在此过程中,推动公司国际化投研能力的建设。

  中国市场机遇广阔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中国经济基本面?

  万青: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发展前景有信心。中国有超大规模的本土市场,完善的产业链,充足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和工程师红利,优秀的企业家,社会各阶层对财富的强烈渴望,这些都是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同时,政府对经济和很多行业的支持,也是长期看好的重要因素。

  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在中短期面临一些压力,但从长期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机遇广阔,在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赛道、新的优质企业,以及好的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投资港股怎么看?

  万青:当前的港股有几个特点:一是估值低。目前中国资产估值水平较为便宜,港股市场尤其便宜,大部分行业和个股估值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过去的两三个月,市场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很有投资价值。二是低利率环境。中国内地的利率水平很低,预期将中长期维持低利率环境。低利率环境和降息周期,是有利于权益类资产的。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从9月24日起,国内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陆续推出,政策底已较为明确。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重视和加大分红派息和股票回购,重视市值管理,这样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市场,这是资本市场长期活水的来源。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金信诺
  • 电光科技
  • 实益达
  • 依米康
  • 沃尔核材
  • 博创科技
  • 露笑科技
  • 福龙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