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药厂:11月6日接受机构调研,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消息,2024年11月11日华纳药厂(688799)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接受机构调研,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慎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濒危珍稀动植物药材替代研究的临床终点是什么?
答: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4年2月发布的《濒危动物类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及《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有关事项的公告》新研制的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按照“1.3新药材及其制剂”注册类别进行申报。对研制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相关部门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进行注册。具体产品的临床方案及临床终点,将根据其产品特性、临床应用等进行确定。
问:请公司目前在研的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的生产成本情况如何?
答: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成份种类、组分复杂,目前公司参股公司湖南省天玑珍稀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合开展珍稀濒危动物药材人工替代品研究项目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
问:其他企业开展濒危珍稀动植物药材替代品研究的情况?
答:目前国内已有如人工麝香、人工熊胆等产品上市或在研,公司参股公司天玑珍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保密代码为ZY022、ZY023、ZY025的珍稀濒危动物药材人工替代品研究项目。
问:濒危珍稀动物药材替代品研发周期有多长?
答:濒危珍稀动物药材替代品研究,由于不同产品特性、研发难度不同研发周期不同。临床阶段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发布的《濒危动物类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内容,濒危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的研发应当按照中药1.3类研发的一般要求开展临床研究,原则上应当进行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另《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有关事项的公告》提到对研制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做好注册服务。对临床定位清晰且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注册申请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对文中提到重点支持的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和国务院卫生健康或者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定急需的其他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且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以附条件批准。具体项目研发周期,将根据不同产品特性,临床前研究情况,临床研究及审评周期确定。
问:公司三季度利润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9亿元,同比增长1.28%,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同比下降1.19%。另随着公司研发项目的推进,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1亿元,同比增长32.94%,2024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3,408.72万元,同比增长62.70%。综合导致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略有下滑。
华纳药厂(688799)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以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和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具备片剂、胶囊、颗粒、散剂、干混悬剂、吸入溶液剂、小容量注射剂、滴眼剂、冻干粉针剂等多种剂型制剂产品和化学原料药产品的生产能力。
华纳药厂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0.69亿元,同比上升1.28%;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上升0.09%;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9.92%;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31亿元,同比下降1.1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561.56万元,同比下降0.9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053.32万元,同比下降9.18%;负债率19.85%,投资收益-1140.03万元,财务费用-1329.82万元,毛利率62.34%。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612.23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1.38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人形机器人最新发布!杠杆资金出手
- 上海: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
- 贵州茅台:拟以30亿元至60亿元回购股份
- 环保类上市公司更名背后有何深意
- "宁王"将赴港上市 推进全球化布局
- 湖南开启走访多家消费行业上市公司
- 刘强东先为员工加薪再1亿元增持京东仓储REIT
- 2024年12月27日SMM分析:一文简述锂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新要求_有色快讯-上海有色网
- AI Agent成为新风口 海内外企业争相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