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基金刘健维:成长投资是一场如履薄冰的修行
|
易方达基金刘健维:
成长投资是一场如履薄冰的修行
拥有名校理工科与金融学的复合学历背景,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独立管理公募基金产品,易方达科融混合基金经理刘健维走在一条传统的基金经理成长道路上。刘健维在投资策略上更偏成长风格,擅长以中观视角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行业的成长空间、估值水平及安全边际,自下而上地挖掘优秀个股。
在刘健维看来,投资不仅是对公司和行业的深入研究,更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对风险的严格把控及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和克服。投资是一场长期的修行,需要投资者在理性与感性、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不断提高投资认知
刘健维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转向金融学。2014年,他毕业后便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先是负责TMT行业的研究。2016年,他加入易方达基金,从研究员做起,覆盖电子、新能源、军工等多个研究领域。4年后,刘健维作为基金经理开始独立管理易方达科融混合基金,开启了投资生涯的新阶段。目前,除了易方达科融混合,刘健维还管理着易方达科讯混合、易方达成长动力混合两只产品。
从研究到投资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刘健维早期任研究员时,研究风格偏向于自下而上,注重对个股的跟踪和精选。转型担任基金经理后,随着投资实践的深入,他的投资方法也在不断迭代。
“做研究时我就一直在琢磨投资这件事,但真正做投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与个股研究不同,投资需要构建一个组合,尤其是偏成长风格的投资,很难单纯地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实现。”刘健维说,在A股市场中,成长股通常具有较强的贝塔属性,板块特性突出。他意识到中观层面对投资的驱动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投资方法上,刘健维开始注重中观驱动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谈及研究与投资的关系,刘健维认为,研究能力是投资成功的基石,但并非充分条件。研究是一件比较纯粹的事情,很多时候追求的是把一只股票、一家公司研究透彻。但投资要考虑更复杂的事情,本质上是出价,判断股票的涨跌趋势,要能及时发现被市场错误定价、被低估的资产,并且做好风险控制。因此,研究是做好投资的前提,没有鞭辟入里的研究做支撑,投资只会盲从甚至盲目。
中观驱动 精选个股机会
十年的投研经历使刘健维形成了明显的成长投资风格,并积累了对成长型行业的深刻认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
在投资策略中,刘健维首先以中观视角关注行业景气度。如何判断景气度趋势?“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行业之间的比较能力至关重要。”刘健维认为,这一能力的建立有赖于基金经理对众多行业的了解与持续跟踪,只有通过横向对比各行业景气度的相对高低,才能更容易地发现真正的投资机会。
此外,刘健维会通过供需变化来观察产业趋势。他认为,在A股市场上,成长股的机会通常来自需求的增长,而供给端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比如过往半导体、新能源等板块的机会,很多时候都是由需求端景气驱动的。
对景气度的判断只是成长股投资的基础,刘健维表示,在审视投资标的时,还要进一步探究行业的成长空间、当前的估值水平及其安全边际,然后再根据个股业绩兑现度,自下而上挖掘有基本面支撑且具备较大潜力的优秀公司。
在投资组合中,刘健维还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兼顾均衡与灵活性,既会配置景气度上升的资产,也会根据股价水平动态调整仓位,关注一些短期表现不佳但估值较低、具有反转潜力的资产,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时刻保持理性思维
刘健维自称是一个性格比较保守的人,这种保守在他的投资决策中体现为保持谨慎,避免作出激进的判断,为投资组合预留足够的容错空间。保持理性头脑是他在访谈中多次提及的字眼,他表示,成长板块的行情节奏很快,因此更要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
波动是市场的常态,在投资中人们都会犯错。刘健维的应对方法是,不要使组合的风格过于极致,不要将自己放在非常被动的局面。“我的主力仓位偏成长,偶尔也会平衡组合结构。比如成长板块的整体机会较小或者组合波动过大时,会调仓换股,增加一些其他板块比较有把握的标的,只要风险收益比在合理区间,我都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去尝试。”刘健维认为,投资需要理性,会不断验证自己的判断和市场走势是否相符,审视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相应地调整组合。当有足够的把握时,他也愿意逆势布局。
在刘健维看来,投资是一场如履薄冰的修行,同样也是一个对抗人性的过程。“一方面,做投资工作就像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每日早起晚归,日复一日地看报告、复盘、听路演或是开会交流,过程很辛苦,一天下来精疲力竭,但为了做好投资必须坚持;另一方面,投资更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在越涨越贪婪和越跌越恐慌中,人很容易被市场情绪所左右,这就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认知和长期的积淀,在投资机会的判断上才能争取更高的胜率。”刘健维说。
(本栏目由易方达基金特别支持)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证监会紧急回应市场传言:都是谣言
- 美国对浮法玻璃制品发起双反调查
- 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证监会:都是谣言
- 专访德勤张书:从量变走向质变,创新药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 迅速扩容 参与互换便利机构增至40家
- A500指数ETF半日成交额突破8亿元,云铝股份涨超8%,机构:春节前可能是第二次买点
- 生意社:2024年造纸行业表现回暖 2025年供需有望改善
- 创新药概念股早盘走强,创新药ETF飘红,机构:2025年多个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值得期待
- 中证红利ETF盘中溢价,山煤国际涨超2%,机构:红利品种“纯债替代+避险”逻辑相对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