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自购热情高涨!超20亿元涌向股票型基金,真金白银“力挺”市场

2024-11-09 18:42:30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邱利陈锋

  华夏时报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沪指围绕3400点震荡之际,A股传来一积极信号,市场正掀起一波自购潮,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募巨头纷纷出手,用“真金白银”提振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20亿元的自购资金涌向股票型基金,且多数公募承诺持有1年以上。据悉,随着头部公募“自购潮”的扩散,更多基金公司的自购计划也正在路上。

  公募基金再掀自购潮

  随着市场回暖,公募基金的自购力度也在加大。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今年以来,共有134家基金管理人(包括具有公募牌照的其他机构)开展自购,合计自购次数为8392次。同期,有131家基金管理人进行赎回,总赎回次数为4951次。

  从净申购角度看,股票型基金获得基金管理人最多净申购,金额达到20.96亿元,其次是债券型、FOF基金,分别获得11.93亿元、8.13亿元净申购。另外,QDII基金、REITs、另类投资基金也获得了净申购,而货币基金、混合型基金呈现净赎回趋势。

  而中证A500指数产品,无疑是公募自购的“重头戏”,近期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公告,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中证A500产品,自购金额从1000万元至2亿元不等。

  “基金自购一般出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展示对权益市场和自身产品的看好,以及为了增加投资额度等原因。”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管理人通过自购可以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表明自己对市场的乐观态度,以及对公司产品的信任。

  幻方量化领衔私募自购

  无独有偶,私募基金也在积极自购。11月6日,思睿集团公告称,公司旗下私募管理人海南思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员工已于近期申购自有产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产品主要投向国内权益和债券市场。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年内有14家私募机构合计自购旗下产品7.03亿元,其中幻方量化以2.5亿元的自购金额居首。谈及计划自购的原因,多家私募基金表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前景。

  “基金产品自购一般出于稳定市场信心、分享投资收益、分散投资风险等目的。”资深金融人士、传播星球APP董事长由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般情况下,在市场出现波动或不确定性增加时,基金公司会选择自购自家基金产品,以稳定市场情绪,提振市场信心。

  他还表示,公募、私募基金积极自购,释放出积极信号,表明其对于当前市场的看好,以及对未来投资机会的信心。同时,反映了这些机构对自身投资能力的自信。这也意味着他们愿意承担一部分风险,以获取更多的收益机会。

  由曦指出,基金自购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基金规模和投资策略。如果基金规模较大,且投资策略与市场趋势相符,那么自购可能会推动市场情绪回暖,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从而推动市场上涨。“基金自购也会对自家旗下基金产品产生积极影响,增强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信任,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投资。”

  “看好基本面回升的机会”

  实际上,公募加大自购力度也是响应政策导向。2023年8月,证监会公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

  展望后市,长城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廖瀚博表示,看好基本面回升的机会。9月底以来,A股市场触底反弹,前期过度悲观带来的超跌已经基本修复。政策的效果,仍需一定时间验证,短期内属于验证的真空期,主题投资可能相对占优。展望未来,一是跟踪美国大选结果的影响和国内政策的应对,二是观察政策落地对宏观经济企稳和企业盈利回升的作用,这将对市场投资方向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看好基本面见底回升的相关投资机会。

  行业配置方面,富国基金表示,在盈利、利率和政策的三方“角力”下,可采用“三角形”布局:一是进攻侧,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重点关注有业绩支撑的半导体、AI算力,有望困境反转的新能源、军工、创新药等。二是防守侧,在红利板块内部做更精细的选择,如有望受益于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央国企红利等。三是中间层,关注受益于国内两新政策以及出口优势行业,如家电、汽车、机械设备等。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新经济行业在供给侧经历了出清过程,资本支出和成本削减都已经达到周期尾端。如果未来提出更多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能帮助企业盈利的修复,推动市场重新上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东方精工
  • 海能达
  • 科大智能
  • 拓斯达
  • 国光电器
  • 日出东方
  • 粤桂股份
  • 有研新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