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进退电子板块:大基金示范效应

2024-06-17 19:48:57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易强

  前两期大基金成立后,公募连续多季增配电子板块,不过,由于一季末电子板块所占权重仍在较高水平,此次会否增配仍待观察。2021年至2023年,大基金板块在营收、归母净利润及研发费用增速上全面大幅领先电子行业,但今年一季度优势有所减弱。

  易强/文

  2024年5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公司(简称“大基金三期”)成立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电子板块的颓势。

  次一交易日(5月27日),申万电子行业指数上涨2.14%,一周(5月27日至5月31日)累计涨幅2.84%,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在第一位。在此之前,申万电子行业指数2024年以来(截至5月24日)涨幅为-14.32%,排在倒数第三。

  2019年10月,大基金二期成立后,申万电子行业指数曾连涨4个月,自同年11月初至2020年2月底,累计涨幅31.38%,在同类指数中排在首位。同期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1.06%和11.95%。

  但是,大基金成立并不意味着电子板块行情必然会长期正面回应,必然会大幅跑赢大盘。

  2014年9月,首期大基金成立后,申万电子行业指数盘整4个月,自同年10月初至2015年1月底,累计涨幅-0.82%。同期,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反而上涨,累计涨幅分别为35.81%和38.00%。不过,从历史数据上看,对公募基金来说,大基金的示范效应是存在的。

  首期大基金成立后,电子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在公募重仓持有的A股资产中的权重由2014年四季末的1.57%升至次年一季末的2.64%,其后5个季度(至2016年二季末)也节节攀升,期末分别为3.23%、3.42%、5.04%、5.09%和7.59%。

  大基金二期成立后,电子行业所占权重也是连升三个季度(至2020年二季末),由2019年三季末的7.74%依次升至8.93%、10.21%、12.27%。

  但公募现在对电子行业仓位会否继续提升仍待观察。数据显示,截至一季末,电子行业在公募重仓A股资产中的权重为12.04%,环比虽下降1.88个百分点,在2022年一季度以来的8个季度中,仍能排在第二位。

  与此同时,大基金板块(大基金一期及二期投资的30家上市公司)在公募重仓持有的电子行业市值中的权重也在下降,由上季末的24.33%降至一季末的22.89%。

  不过,从机构调研数据来看,自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首倡“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后,公募基金对电子行业的兴趣明显提升,5月份调研的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即达145家,占到该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三成。整个一季度,公募调研的该行业上市公司总数为168家。

  投向哪里?

  先从大基金三期说起。

  根据6大上市国有银行5月27日晚间同时发布的公告,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近日,财政部等19家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344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4家国有行拟分别出资215亿元,分别持股6.25%,交通银行拟出资200亿元,持股5.81%,邮储银行601658)拟出资80亿元,持股2.33%,“预计自基金注册成立之日起10年内实缴到位”。

  工商资料同时显示,除了上述6大上市国有行,大基金三期前三大股东即财政部、国开金融公司、上海国盛(集团)公司分别出资600亿元、360亿元和30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17.44%、10.47%和8.72%。其余10家股东既有央企,也有地方国企。

  值得注意的是,大基金三期的地方国企股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广东三地,其中,北京2家,广东3家,上海1家。

  工商资料显示,大基金一期注册资本987.20亿元,股东有16家,其地方国企股东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湖北及福建等地。截至一季度末,大基金一期已进入28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是其中23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之一,比如北方华创002371)、沪硅产业、长电科技600584)等。不过,其所持中电港001287)股份已于4月10日解禁,因此,截至6月3日,大基金一期已进入24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2041.50亿元,股东有27家,其地方国企股东来源最多,包括四川、浙江、湖北、重庆、上海、北京、江苏、安徽等地。截至一季度末,大基金二期进入十大股东名单的上市公司只有2家,即中芯国际和中船特气,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的则只有中芯国际,其所持中船特气股份的解禁期是今年9月30日。

  大基金一期、二期及三期成立后,皆未有官方通告发布。业界普遍认为,其设立缘起于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根据中国银河601881)的分析,大基金一期的投资重点在芯片制造环节,其中,芯片制造占67%,芯片设计、封测及装备材料类分别占17%、10%和6%。大基金二期的投资重点仍是芯片制造环节,同时聚焦于半导体和设备。

  至于大基金三期的投向,光大证券的分析是,设计工具(EDA)、高端芯片(高端存储芯片)、关键材料(光刻胶、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有望受益。

  调研力度显著提升

  从机构调研数据上看,进入5月之后,公募基金对电子行业的调研力度明显加大。截至5月底,月内共有145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接受了公募调研,占到该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483家)的30.02%。而在整个一季度,公募调研的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总数是168家,月均56家。

  5月份接待公募机构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安克创新300866)、工业富联601138)及天岳先进,参与调研的公募基金分别有69家、68家和59家。按照申万二级行业分类,这三家公司分别属于消费电子、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行业。从主营构成来看,三家公司2023年第一大主营产品分别为充电类、3C电子产品和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分别占到营业收入的49.14%、99.7%和86.82%。

  同期,接待基金经理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深南电路002916)、工业富联和安克创新,参与调研的基金经理分别有73位、73位和69位。其中,深南电路属于元件行业,其第一大主营产品是印制电路板,占到2023年营业收入的59.68%。

  从时间上看,大基金三期成立之后,即5月25日至5月底,被调研的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有57家,其中,半导体行业最多,有16家,其次是消费电子及光学光电子行业,分别有14家和13家,元件行业有6家,电子化学品和其他电子行业各有4家。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公募所调研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在57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注册地在广东,其次是江苏和上海,分别有9家和5家,浙江、安徽各3家,北京、湖北各2家,重庆、江西、福建各1家。

  就大基金板块而言,5月份接受公募基金调研的有11家,与整个一季度持平。

  其中,接待公募机构数量排在前三的是华润微、雅克科技002409)及国芯科技,分别为28家、17家和11家。这三家公司皆属于半导体行业,其第一大主营产品分别是制造及服务、光刻胶及配套试剂、芯片定制服务,分别占到2023年营业收入的51.31%、27.53%及63.25%,其中,华润微注册地在境外,雅克科技及国芯科技皆在江苏。

  示范效应

  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大基金三期成立后,电子板块表现强于大市。

  根据数据,成立次一交易日至6月3日,申万电子行业指数涨幅为4.07%,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在首位,同期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0.34%和-0.57%。在此之前,申万电子行业指数2024年以来(截至5月24日)涨幅为-14.32%,排在倒数第三。

  从历史数据看,大基金二期成立后,申万电子行业指数曾连涨4个月(2019年11月初至2020年2月底),期间累计涨幅31.38%,分别领先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32.44个及11.95个百分点。

  不过,大基金一期成立后,申万电子行业指数盘整了4个月之久(2014年10月初至2015年1月底),期间累计涨幅-0.82%,分别落后其时正在大牛市的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36.62个及38.82个百分点。

  因此,大基金成立并不意味着电子板块必然会迎来一波行情,亦不意味着必然会跑赢大盘。市场增量资金有限时,更需注意风险。

  但对公募基金来说,大基金的示范效应是存在的。

  根据数据,2014年9月首期大基金成立后,公募基金明显增持了电子板块。同年四季末,公募重仓持有的电子行业市值为108亿元,占到公募重仓A股市值的1.57%。其后6个季度(至2016年二季末),公募重仓持有的电子行业市值依次为223亿元、314亿元、223亿元、415亿元、350亿元、537亿元,其占公募重仓A股市值的比重依次为2.64%、3.23%、3.42%、5.04%、5.09%、7.59%。

  2019年10月大基金二期成立后,公募基金也是明显增持了电子板块。同年四季末,公募重仓持有的电子行业市值为1139亿元,占到公募重仓A股市值的8.93%,环比提升1.19个百分点。2020年一季末及二季末,该项比重依次提升为10.21%和12.27%。

  不过,随着基本面、流动性及估值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大部分投资者必然会调整仓位。

  于是,投资者会看到,2016年二季末电子行业仓位达到历史性高点后,其在公募重仓A股资产中的权重逐渐下降,至2019年二季末,已降至4.26%。2020年二季末,其权重再创新高之后,又连续下降三个季度,2021年一季末降至8.92%。

  其后,电子行业所占权重在波动中有所上升。2021年四季末达到12.02%之后,又在2022年三季度降至8.03%。其后又连升五个季度,2023年四季末创下新高(13.91%)后,于2024年一季末降至12.04%,仍超配6.08个百分点。

  事实上,即便是大基金亦不会持仓不动。根据北斗星通002151)5月31日发布的公告,大基金一期将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股份,本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其所持股份数量的29.88%。

  与公募基金相似,大基金减持股份之后,亦未必不会再度增持。

  以长电科技为例。2020年四季度,大基金一期减持了1603万股,所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由上季末的8.10%降至7.10%。次年一季度及二季度又再度减持,二季末所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降至4.49%。然后在三季度大幅增持,期末所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升至14.31%。至2024年一季末,其所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3.24%。

  研发费用高增速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基金板块本身,公募基金仍然维持较高超配水平,但超配幅度在下降。

  根据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26只大基金板块标的,重仓市值698亿元,占到公募重仓持有电子行业市值的22.89%。同期,大基金板块流通市值(7047亿元)占电子行业流通市值的14.69%,即超配8.20个百分点。但与上季末相比,超配幅度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2023年二季末至四季末,在公募重仓持有的电子行业市值中,大基金板块所占权重依次为30.07%、28.40%和24.33%,分别超配13.85个、12.12个及9.21个百分点。

  至于具体标的,一季末公募重仓市值排在前十的电子行业标的中,来自大基金板块的只有2只,即排在第四及第五位的中芯国际和北方华创,与上季末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研发费用增速等方面,过去三年大基金板块表现全部大幅领先整个电子板块,但2024年一季度优势有所减弱。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大基金板块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研发费用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91%、8.73%和21.00%,电子行业则分别是4.90%、-2.03%和15.69%,前者分别领先13.01个、10.76个及5.31个百分点。

  2024年一季度,大基金板块上述三项同比分别增长23.78%、-25.55%及24.71%,电子行业分别是13.88%、55.99%及8.78%。与过去三年相比,大基金板块在研发费用增速上的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增速上的优势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增速上则明显落后。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末,市场上电子行业主题基金(名称含“电子”)有21只,资产净值合计171亿元。从持有人结构来看,2023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到电子主题基金总份额的59.89%,同比提高26.79个百分点。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金麒麟
  • 凯中精密
  • 飞天诚信
  • 万通智控
  • 盘古智能
  • 宏英智能
  • 爱乐达
  • 津荣天宇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