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量化私募人士反馈意见给交易所,居然这么说!量化私募圈瞬间炸锅了

2024-06-13 16:07:5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沪深交易所均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了高频交易标准,引发量化圈广泛讨论。

  昨日,一封署名为某星量化基金经理汪某反馈给深交所的邮件,在各大私募圈传开,其建议“单个账户单日,在单只股票上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500笔以上”。

  有量化私募表示:“这个方案有点扯。凡是正规点的量化都不会在一只股票上频繁报单撤单,很容易被认定异常交易、虚假申报。”

  有知名量化私募人士反馈意见给交易所

  近年来,随着私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程序化交易已成为量化行业的重要交易方式。程序化交易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提高交易效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流动性。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同时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

  近期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高频交易的标准。首先将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情形的,认定为高频交易。其次,对高频交易作出差异化监管安排,包括额外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等。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一封量化私募反馈给深交所的邮件在各大私募圈传开。邮件显示,署名为某星量化基金经理汪某,内容是给深交所征求意见稿反馈的建议。汪某提到:“第五章,第三十一条,第二点单个账户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可否改为单个账户单日,在单只股票上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500笔以上。”

  汪某还给出了理由:“假设A账户一天内在1000只股票上分别报单、撤单20笔(总共2万笔);B账户一天内只在1只股票上集中报撤单2万笔(总共2万笔)。A账户和B账户的交易性质完全不同,前者对市场影响很小,丰富并活跃了市场流动性。后者在一只股票上集中大量报撤单,具有很强的干扰市场的动机和影响。”

  对此,《》记者尝试拨打汪某电话进行采访,不过截至发稿未能接通。

  多数量化私募人士不认同汪某反馈观点

  对于最新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上海某顶级量化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近期交易所已经分批找一些量化管理人开座谈会。“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在同一时间里,会不断地买、不断地卖。高频交易是必须要对称的行为。在一段时间,比如五分钟之内,完成买卖两个动作,有价差,这才叫高频交易。”

  上述量化私募人士对于汪某的反馈意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有很多要考量的东西,比如要考虑工作量、交易所要求的技术能力。“(汪某邮件提及的)单账户有问题。如果大的管理人会有100个账户,它是会有协同行为的。这100个账户对着一个股票搞,这个对管理人是要有合规要求的。所以这个单账户我觉得意义不大。”

  对于汪某邮件提及的建议,大多数量化私募是不认同其观点的。某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他这个B账户有点扯了。凡是正规点的量化都不会在一只股票上频繁报单撤单,那样很容易被交易所认定异常交易、虚假申报。”

  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表示,“500笔以上,岂不是都会触发”,针对单只股票,这样一来,可能又得算是高频了。特别是一些非分散投资的“伪量化”,很容易集中做某只股票,这跟监管的初衷可能不太一致。

  北京某百亿量化人士告诉记者,从量化私募上报月度报表,到高频交易上报制度,再到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监管对量化投资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体系化,对量化交易在A股市场上的边界界定也更加清晰,有利于量化管理人更加清楚在业务上的能与不能,有利于量化私募行业在监管体系下规范发展。

  目前交易所对高频交易的规定,大部分量化私募的产品达不到交易所规定的高频交易门槛,尤其是对管理规模较大的私募,这些私募资管规模占比非常大,是量化交易主力。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的头部百亿私募而言,受制于管理规模和市场容量,以量价策略为主,高频策略权重下降到次要地位,基本面为主的中频策略已经是主要交易频段;对于管理规模较小的量化私募而言,量价策略依然可以作为主要策略。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晶方科技
  • 金溢科技
  • 华铭智能
  • 同益股份
  • 苏交科
  • 科翔股份
  • 信息发展
  • 东晶电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