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下线叫一声好
陈楚
最近基金业内有个大事件,说的是基金的净值实时估值功能要下线了,引发了业内人士和基金持有人的广泛关注。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准确度存疑,很多时候还存在很大误差;其次,基金不能当股票来炒,它是老百姓重要的理财工具,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中长期持有。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本质上是对基金这一理财工具的 “反叛”和“歪曲”。
基金净值实时估值
的“悖论”
基金净值实时估值,说白了就是在盘中交易时,也可以知道基金的动态净值涨跌情况,这其中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基金最近一个季度的持仓情况。我们都知道,股票是盘中实时交易的,股价的涨跌,只要是交易时间,都可以第一时间动态看到。但基金买卖的是股票,一般情况下,每天收盘后,基金公司的基金会计都会算出基金的净值涨跌,然后交给托管行复核,以确保基金净值涨跌数据的准确性。基金的净值实时估值,就是在盘中交易时,跟随股票的波动,基金净值的涨跌也随时呈现出来。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逻辑漏洞,基金净值实时估值的底层资产是基金最新一个季度的持仓情况,尤其是前十大重仓股,但基金经理很有可能进行了增减仓或者换仓,这就很容易带来基金净值实时估值的不准确性,而且这种不准确还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在结构性行情为主导的A股市场,基金的换手越来越高,趋势交易越来越明显,基金当下的持仓情况,很可能与最近一个季度披露的持仓情况有很大出入。
所以,基金净值的实时估值,貌似在服务基金持有人,实际上,这个实时净值的涨跌数据,很有可能是不准确的,这就没有真正服务到基金持有人,这就带来了初衷与结果的“悖论”。
当然,基金净值实时估值有没有好处呢?也是有的。比如,通过基金净值的实时估值,可以看到哪些基金经理有风格漂移,或者进行了大幅持仓调整,尤其是进行基金评价工作时,通过基金净值的实时估值,可以找到很多有效佐证,从而增加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了解。
下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的兴起,美其名曰服务好基民,但实际上,这背后有着各种复杂或者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诉求。首先,对于销售机构来说,通过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可以让基民实时看到自己购买基金的涨跌情况,这会使基民的心理曲线产生和基金净值一样的波动,刺激基民“赎旧买新”。也就是卖掉老基金,转而认购新基金,而基民购买新基金,显然是更加符合销售渠道的利益,因为销售新基金会给销售渠道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和提成。
其次,基金净值实时估值,会刺激基民频繁申购赎回基金,把基金当成股票来炒,这不仅给基金的正常平稳运行带来扰动,也会加大A股市场的波动性。因为基民大额赎回基金时,基金经理会被迫卖股票,而当市场狂热时,眼看着基金净值实时估值一阵大涨,基民的追高买入动作,也会导致基金在二级市场购买估值高企的股票,这也会带来A股市场的估值泡沫急剧扩大。而当市场下跌时,眼看着基金净值实时估值持续下跌,基民会非理性大量赎回基金,由此带来基金不断卖股票,加剧熊市时二级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再次,除了法律法规下的信息披露,基金的日常运作信息并不需要全部披露,如果知名基金经理的持仓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通过基金净值实时估值观察到,就会带来市场的跟风和趋同效应,这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对业绩优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基金经理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基金和基金经理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投资风格,而不是跟着所谓的“头部”走,基金净值的实时估值功能,无疑会放大市场的跟风效应,加大股票市场的波动。
最后,基金的定位就是一种着眼于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财产品,基金净值的实时估值功能,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带来持有人的心理曲线跟随股票市场的涨跌而上下波动,刺激基民频繁申购与赎回,这显然违背了基金设立的初衷。除了发现价值、引领价值投资的作用,基金还承担着稳定A股市场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而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刺激下频繁的申购与赎回,只会增加市场的不稳定性。
实践证明,基金持有人只要不追高,不在市场狂热的高点买基金,买入业绩持续稳定的优质基金,进行中长期持有,想亏钱其实难度还挺大。反之,大概率不会收获较好的投资回报。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的下线,无论对基金持有人,还是对于A股市场,都是一件好事!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机构举报游资”?传闻求证:不实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 宁德时代自研机器人并接触多家外部公司
- 机构论市:AI催化下影视、游戏板块或迎业绩+估值双重修复
- 鲍威尔放鹰:美联储无需急于降息!
- 中信证券:资产保值增值为股市客户核心痛点 高客与大众需求明显分化
- 腾讯推出AI搜索ima 机构看好科技产业围绕AI展开(附概念股)
- 11月15日盘前停复牌汇总
- 大模型祛魅 AI应用时代脚步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