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成常态 人才定心术考验基金公司
发表日期: 2008-09-01 11:23:56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李侠
伴随A股市场的剧烈振荡,基金业内的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仅6月份就有近10家基金公司更换了高管。与此同时,作为基金公司组织架构中的重要部分——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们,近期也出现较大的流动。
频繁的人员变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业内也是褒贬不一。有人指出,人员变更,会对基金公司经营及基金产品的风格和业绩产生影响。不过银河证券分析师李薇认为,更换总经理等高管通常意味着公司董事会对经营战略有所调整或是希望对现状有所突破,新的管理层有助于贯彻董事会的思路。
不管怎样,众口一词的是在市场化的环境里,变动将成为常态。
“动”成常态
正如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一般,基金业内的流动也是如此。从公募到私募,从小型基金公司到大型基金公司,从内资基金公司到合资基金公司,十年间,沧海桑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化的环境里,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这是种良性的流动。在谈到基金业内的人员流动问题时,华商基金总经理余路明表示,“流动是正常的,不流动是不正常的。”他解释道,人是有思想、有目标的,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地点实现不同目标,这点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有了人员流动,行业才会有更新,社会才能有发展。为此,他建议大家应把人员流动看成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为何而动
余路明表示,正视流动的同时,关键是要看到流动背后的原因。特别是人才流出单位要反思,为何没能留住人才,是公司自己的原因(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待遇不好还是才能未被重视)还是个人的原因。如果是公司造成的,那公司应该在用人制度上改进和提高。如果不是公司自身的原因,我们应该鼓励别人,给别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人员从公募到私募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也不能排除未来从私募流回公募的可能。但不管怎样流动,都要遵守这个行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流动中积累社会资源和口碑。如果违背了这个行业的规律,则会逐渐削弱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余路明看来,流动本身不可怕,关键要看到流动的原因,还有流动本身是否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自我的发展,一旦把这个考虑清楚,就会坦然面对流动这个问题。
理念定心
那么面对流动成常态的基金市场,究竟什么样的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才值得投资者长期信赖呢?
余路明表示:“基金公司基本的投研流程很容易复制,而不容易复制的是有丰富投研经验的团队及其投资风格。”
尽管组建不足三年,但华商基金投研团队的主力成员却多是证券市场的“老兵”。据悉,精选个股,深度研究的“精深投资”之道,是华商基金一贯秉承的投资理念。目前正在建行、工行、邮储、招行等渠道发售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也将在未来的基金投资运作中传承这一理念。
在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金融市场,余路明建议投资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心定以后思考问题,可能离真理更近一些。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