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结构性缺陷

发表日期: 2008-09-01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应健中
□应健中
经过10个月的股市调整,中国股市市值已经缩水六成,而在这市值的缩水中,基金由于与成千上万个基民的利益在一起,千万双眼睛天天盯着基金,加上强制性信息披露,基金的操作业绩也就成了大众评述的焦点。相比之下,券商的理财产品以及自营并不需要每周披露市值,所以压力也就不那么大,日子好过与否,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
的确,基金的业绩不敢恭维,今年上半年基金全行业共亏损1.08万亿,其中10%为股票买卖差价亏损,说白了就是割肉亏损,而90%则是股票套牢的账面亏损,但基金报告用的是一句很专业的术语,叫作公允价值损失。基金没能逃顶不是不想逃顶而是基金有最低持仓的要求,在最近两年股市的大起大落中我们可以看出基金有几个先天性及结构性的缺陷,而了解这几个缺陷,对于广大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基金现在的亏损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在什么时候、什么指数点位上发行基金。5000点上发行的基金往往是亏损最大的,而3000点之下则亏得少些,当初的新基金在规定时间内的持仓要求决定了基金与大盘走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二,基金的流通性太强,使基金的操作难度很大。极其方便的申购和赎回,看似方便了基金投资者,对基金操作而言却难于做长期的战略考虑,而只能追随市场频抓热点。久而久之,基金也成了一个大散户,所有基金都陷进从6124点跌到2284点的泥潭中去了,就证明了这是一个产品设计上的结构性缺陷。
第三,从操作的灵活性来说,基金不如理财产品。基金不能空仓,随便怎么减持,基金的基本仓位放在那儿,在跌势中基本上处于挨打的地位,而理财产品相对灵活些。实际上最灵活的还是个人投资者。不要说中小散户,就是手中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个人大户,一天之内可以轻易满仓也可以逃得精光,无所谓仓位重与轻。而基金则与大盘同命运,完全缺乏这种灵活性。
第四,营销策略上的急功近利是客户流失的主要原因。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是,在指数高位时,基金在营销上大力推荐股票型基金并劝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持有者将基金份额转化成股票型基金;而在现在指数跌到2400点时,相当一部分基金为了留住客户,在营销策略上建议股票型基金的持有人将基金份额转化到货币型或债券型基金上去,为此还推出减免申购和赎回费用以及“T+0”转换的优惠措施。如此营销策略的结果是客户赔钱,最终导致客户的流失。我们还没见过在5000点以上建议客户将股票型基金转化为货币型基金的基金公司,如果当时这样做,这才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做法。客户的胜利成果保住了,基金公司才有发展的后劲,而在股市大幅下跌后,再建议客户将股票型基金转成货币型基金,这头是拦腰一刀的损失,那头风险是没了,但要收回最初的投资额得再熬上10年,这样的营销策略好像不应该是所谓的“专家理财”的好主意吧。
中国的基金业还很年轻,与证券公司比,基金公司还没真正碰到过股市血雨腥风的考验,因此在这轮大调整行情中,基金几乎全体出错,几乎全部陷入巨额亏损中。对于基金经理这支年轻的队伍而言,也算是付出了巨额的“学费”,而且这个学费是以老百姓的血汗钱为代价的。因此,从结构性缺陷上来找开放式基金亏损的原因,重塑基金业的社会形象,恐怕是当务之急。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