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挑灯夜读半年报

发表日期: 2008-08-29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刘云
又熬夜了。基金经理老朱的面容有些憔悴,眼里布满了血丝。“昨晚看到凌晨2点多,唉。”老朱叹了口气。
连续半个月来,老朱夜夜苦读上市公司半年报。这种在牛市中少有的行为,随着近期市场的波动,已经越来越频繁。
一改以往直接看卖方报告的方式,买方投资人士自己研究上市公司财报早已是业内普遍现象,只是在本轮半年报披露过程中,这一批队伍壮大了不少。
“自己研究那也是被逼的。”老朱撇了撇嘴,“谁愿意熬夜呢?最晚我曾经熬过4点多。你放眼看看卖方的报告,基本都是唱多的。昨天一家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数据那么难看,几家卖方机构还是将评级从‘买入’改为‘增持’。”
“自己看半年报有多个好处,一是能跳出卖方的主观意愿,二是可以挑出其中毛病找同行炫耀一番。当然最主要的是万一卖方报告失真了,自己能规避风险。”对这几点认识,老朱一点也不含糊。
“卖方研究员上半年多是买方的出气筒,现在他们却可能成为买方经理的‘心理安慰剂’。我经常听到有的基金经理在净值大幅下降后非常得意地说,幸亏没听研究员的,不然亏得更多!”老朱笑着说道。
牛市时,基金经理求着卖方研究员,以期在卖方报告公布前提前知晓内容。熊市里,卖方研究员的日子却很不好过,每每在基金表现不好之时,被基金经理劈头盖脸训一番。“在熊市里,我们的压力承受能力增强了不少。”卖方研究员小汪苦笑着说,“但是不可能不做啊,虽然研究所的考核指标下调了,但报告还是要写。”
小汪从事卖方研究已经两年,年初时她连续写了两篇看空的报告,谁知被买方基金经理一顿责备:“看空没什么用,要多写点推荐的报告。”身边的老同事以切身经验劝她,将精力放在看好的公司上,如果不看好,宁可不写。
经历了牛市大涨的遍地颂歌后,各卖方研究机构在大跌中并没有发出一片哀鸣。尽管他们报告的估值和目标价不断下调,但给予明确“卖出”评级的报告或看空的报告依然寥寥可数。
“你在市场上看到的都是唱多报告,研究员基本不会写不看好的公司。所以置身市场总会有一个错觉———永远有机会,哪怕在系统性风险面前。”深圳一位从公募转战私募的基金经理表示。这是行业通行的现象:卖方研究员撰写的对象往往是其看好的某个公司,不看好甚至是需要提示风险的公司基本不写。
说起这个话题,卖方研究员可是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在牛市,基金经理总会问你,哪些票能涨;这个问题在熊市依然不会变,很少有人问你什么票会跌。”
上海一家排名靠前的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十分无奈地说:“我们也没办法,研究员不看好的报告无法为买方创造利润,根本得不到机构认同。这就造成了卖方的评价体系也只能围绕这个目标设置,研究员会把主要精力用在看好的上市公司上。再说了,被出具看空报告的上市公司也不高兴。得不到认同还得罪人的事,谁还干呢?”
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只有做多才会盈利,看空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决定了投资人士只能追逐上涨的个股,对可能下跌的个股尽可能不碰。
某分析师向经济学家许小年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熊市中分析师应该如何作为?许小年的回答是,卖方研究员实际上并不需要推荐目标价和估值区间,而是只需向买方提供精准的数据和合理的逻辑,至于对估值的判断应该由买方通过分析自行得出。
少数买方经理却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国际通行方式。在他们繁忙的投资判断过程中,不可能太仔细地分析数据和逻辑推理,他们更喜欢在众多报告中做减法。
不过在熊市中,基金经理宁愿自己亲力亲为,可能只有这样,基金经理心里才踏实一些吧。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