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多是鸿门宴 基金反成座上宾
发表日期: 2008-08-17 17:04:24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陈金艳
一位券商内部人士表示:"重组能否成功,并不在于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很多时候是为投资者挖的一个坑。"
GDP增长创世界第一,出口退税率提高2%,CPI连续3个月回落至6.3%……这些利好均未能提振A股,市场再次将利好当利空炒作。
德邦证券分析师古敬东表示,当前行情下,已经没有任何政策可以拯救A股。即使4月底降低印花税,也仅仅使A股反弹了10个交易日。换句话讲,在熊市中,并无利好之说,关键在于市场环境。
古敬东表示,当前需要管理层尽快着手恢复信心,只有信心恢复才能解决市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重组多是"鸿门宴"
伤口的愈合需要药物治疗,治理A股的良药何在?"牛市中是股票就能涨,不需要业绩,更不需要大利好。熊市中,赌的就是重组,承受巨额损失的股民唯一办法就是博重组等概念。"在东方财富网的股吧中,一位名为小鱼儿的股民煞有介事地在谈论自己近期的操作思路。事实上,短线资金近期确实在围绕央企重组进行炒作。
此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在奥运后,中央企业的重组将有一个转变。""是从由央企资源组合到国资委主动积极推进这样一个转变。"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开始将其作为切入口,在弱市中爆炒整体上市概念股票。从上周开始,上海本地股表现出异常的活跃和抗跌,本周二,整体上市板块高居涨幅榜第一。
然而,重组带来的操作机会,对于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其实是可望不可即的。毕竟最后能够重组成功并一夜暴富的机会不是普通投资者所能把握的。重组就像是一场豪门盛宴,普通投资者能分杯羹的又有几人?
一位不愿署名的券商内部人士向理财一周报记者表示:"重组能否成功,有时并不在于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很多时候是为投资者挖的一个坑。当前股市低迷,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一直在下跌,部分上市公司高层都被死死套牢,他们为自救或应对各方投资者,很有可能选择将重组提上日程,如果国家不规范并购重组行为,今年的重组将会产生很多陷阱。"
与此说法相呼应的,便是监管部门在今年5月18日实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为配套做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的相关工作,近日,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证券期货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要求,证监会的上市部从8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业务制度建设。
政策面对重组的限制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而这一切都源于不规范的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上所制造的陷阱。
资产重组历来是资本市场最吸引眼球的话题之一。而在今年股市节节败退后,多个公司的重组计划也相继宣告终结。7月28日豫园商城发布复牌公告,并表示终止原先"一揽子"重组方案,至少在未来3个月内不再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打算。此前,该股票在2008年2月25日停牌申请重组。
豫园商城重组计划的"流产",只是近期多个上市公司重组或资产变更计划实施未果的冰山一角。据统计,4月份以来宣告"脱离"重组的公司已近40家。
诸多上市公司宣告重组中断,不得不让人想起此前宏达股份因重大重组失败复牌后股价连续6天跌停,多个基金公司被套牢而被迫割肉。
不过与宏达有着截然不同命运的吉林制药,却因重组上演了一出疯狂涨停的神话,以连续4个涨停回馈等待良久的投资者。然而估值高达72元的钾矿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有媒体披露,所谓72亿元的资产,可能只值800万元。如果真如此前媒体所说,那么吉林制药重组完全是炒作,依靠题材炒高股价,最终获利最多的无疑就是滨地钾肥的大股东与事先大批量购入的庄家。
针对吉林制药重组事件,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调查。
其实就重组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任何褒贬色彩,对资本市场是个绝对利好。重组可把外部的优质资源吸收到公司,给公司带来生命力,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但也可能出现吉林制药重组陷阱这样的事件。作为投资者,在逐利的同时还更应该有风险意识。
券商包销频现
如果说重组让散户陷入"捕兽笼"的话,那么券商包销则成了券商们在近期挥之不去的噩梦。
今年以来,股市更名改姓为"熊",已成不争的事实。熊市下,增发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包销事件。
牛市中,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往往被一抢而光,包销方式不仅能给券商带来更多佣金,而且对券商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压力。但是随着股市接连跌破3000点、2500点之后,投资者信心被严重打击,市场观望和悲观情绪浓重,这种情况下,增发不顺成为常态。
但由于此前上市公司与主承销券商有协议规定,在承销期间,作为主承销的券商将售后剩余全部自行购入,因此在增发不顺的情况下,券商不得不吞下这个苦果。
8月5日,特变电工发布增发A股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公告显示,其本次发行数量为8800万股,相比7月29日刊登的增发招股意向书显示的预计增发不超过15600万股,已经腰斩近半。
本次特变电工增发的认购比例非常低,而且还没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申购,最终剩余73.54%的股票,由主承销商东北证券和民生证券、民族证券、国信证券最终包销了6471.47万股增发股,包销金额高达11.47亿元,这创下了今年以来券商包销的最高纪录。其中东北证券需支付11.47亿元包销6158万股特变电工。
8月6日,特变电工复牌第一天,当天股价下跌1.65%,收盘价为17.26元,东北证券、民生证券、民族证券、国信证券因包销亏损3041.59万元。截至14日,特变电工收盘价为17.15元,较17.73元的发行价已经下跌超过3.27%,四家券商损失巨大。
类似特变电工的包销事件在2008年成了平常事。8月1日,冠城大通发布增发A股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显示,最终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额度双双腰斩。
由于网上网下申购数量不足,主承销商中信证券需要包销53.18%的增发股票。此次发行价格为8.66元/股,共3191.17万股,须支付2.76亿元。在此次增发前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28日,冠城大通的收盘价格是8.75元,与增发价格非常接近。8月4日复牌后,冠城大通一直下跌,周四的收盘价格7.41元已经远低于8.66元的增发价格,中信证券大约损失了3988.96万元。
上市公司倒戈机构
在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的上市公司,在熊市中不得不求助于基金,尤其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在二级市场融资成了上市公司获得"源头活水"的唯一渠道。但是,市场的低迷使得增发失败无数。
近日,有记者称,多个上市公司高管致电记者,希望帮忙联系基金经理,要求基金经理不要卖上市公司股票,也有上市公司为融资事先探口风、作铺垫。
刚刚完成增发,并在昨天复盘的张江高科,就在其增发前,预先向基金公司公关。据了解7月29日晚,张江高科董事长刘小龙在该公司举办的一次工作会议,在酒桌上,对众券商、基金研究员频频敬酒表示:""我们的股价跌得有些过了,希望各位多多支持。"
7月30日,董事长刘小龙北上京城,拜会公司大股东华夏基金。董秘周丽辉则南下深圳,做其他股东的工作。
据报道,部分基金经理透露,现在上市公司老总带队来拜访基金公司是常事,尤其是有融资方案或处在负面新闻漩涡中的上市公司,老总带队前来基金公司拜访,稳定基金经理"军心"的事情屡见不鲜。
熊市里上市公司之所以热衷与基金公司沟通,一方面是因为限售股解禁,大股东即使想出手,也希望捞个相对高点的股价,在熊市中只能求助于机构将其股价抬高。另一方面,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股价大幅下挫的公司往往容易受到媒体的关注,给上市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希望基金经理尽量少抛售公司的股票,争取较好的市场形象。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