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市场需要更积极维稳

发表日期: 2008-08-07 09:43:24  来源: 同花顺网
  前天南车股份进行了网上发行,有人对此质疑说:维稳还发大盘股?言下之意,维稳就得什么都不做。笔者不这么看。维稳不等于股市什么都不做。如果连市场的一些基本功能也停下来,这叫休克,不是维稳。现在一提维稳就多是消极的招,这对于保持市场稳定没有什么好处,更不用说长期稳定健康的持续发展了。

  早先说,“先治市后救市”,甚至“只能治市不能救市”;现在则说,救市不如救经济。两者异曲同工,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骨子里其实都是让“维稳”政策自缚手脚,无所作为。

  “奥运板块行情结束了——就在开幕式。”一位... 基金:奥运行情已结束

  冠农跌停基金折戟钾肥概念股 港股临时休市 QDII暂停申赎 沙黾农:很快就会涨到4200点 基金8月7日重要公告信息 [改革30年]10大企业家杨国强 [简史]税制30年 [组图]镜头1994   其实,我们无论是讨论如何维稳还是救市不救市,都不能离开中国股市依然还是政策市这个前提。所谓“牛市政策市,熊市市场化”,其实就是不反对政策打压股市挤压泡沫,却一概反对政策纠错政策救市。按照这种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逻辑,不要说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就连正常的讨论也无法继续下去。

  实际上,中国股市虽然非但不是不需要“治市”,而且更需要严刑峻法的“治市”,但这绝不意味着股市只能停下来“治市”,更不意味着“治市”可以代替“救市”。如果所谓“治市”就等于繁文缛节的强化行政干预,把本该自我规范的自治和自律一律用行政法规文件的形式越俎代庖,这样势必弄巧成拙。而如果非要等到“治”不下去了才“救市”,这无异于“见死不救”。

  至于说到保经济才能救股市,话虽不错,却未免太不了解中国股市。中国股市的问题并不缺乏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恰恰相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越来越多地反映出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国股市的真正问题是不仅曾经连续十多年背离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趋势,而且由于在“晴雨表”功能刚刚稍有体现的时候就惊慌失措地大呼“泡沫风险”,这才导致了一个经济增长“一枝独秀”的股市,却比人家发生了次贷危机的股市跌得还惨的怪相。今天我们呼唤“救市”,其实是呼唤“晴雨表”功能的魂兮归来。给投资者一个分享经济成长成果的预期,这跟保持经济增长不仅并不矛盾,而且还将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和助力作用。

  市场化并不是不“救市”,只是不主张用简单的行政“救市”代替市场的自救。如果“救市”可以帮助市场恢复自救的能力,即使是所谓成熟市场的政府也不会简单地反对或排斥“救市”。在这方面,最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救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不过,美国政府的做法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给举足轻重的市场主体注入活力。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我们所需要的救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输血,而是通过有意识的政策扶植和机制引导,让主要市场机构成为奋起自救的市场主力。这显然比什么消极的缄口令、限空令更有意义。

  当前,管理层为了“全力维稳”,一度把原来拟议中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创业板等等一股脑儿地都停了下来,但最近却又在已经搁置下来的过会大盘IPO中,选择了一个盘子略小一点的南车先行发行,投石问路的意味十分明显。应当说,在市场信心不足,维稳也相当吃紧的当口,此举虽然不无冒险之嫌,但是,如果“全力维稳”并不只是局限于奥运,那这样做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毕竟,维稳不等于休克,消极维稳不如积极维稳。

  不过,从积极维稳的角度看问题,投石问路的如果仅仅只是IPO,那显然是不够的,否则不免会让人怀疑管理层的心中关注IPO胜于关注投资者利益。积极的维稳虽然不一定等于立马不顾一切地把股指托上去,但是,起码应该急市场之急,想市场所想,只要对大局稳定有利的便勇于去做,这才是应有的积极态度。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