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维稳不力给我们的思考

发表日期: 2008-08-04 12:42:46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数据显示,公募基金非但没有成为维持市场稳定的主要力量,反而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导致市场非理性波动的“元凶”。这不但反映出公募基金本身固有的体制缺陷,更重要的是,提示监管层发展多元化交易主体和完善市场交易体制的必要性,消除市场在公募基金单一行为模式和投资者非理性博弈下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一、基金难当稳定市场的重任

  据TopView数据测算,7月3日至23日,基金在沪市大盘的总流出量超过100亿元。这说明在“维稳”舆论基调下,行情却一再疲弱,基金是主要的“空军司令”。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与公募基金动辄数十亿以至数百亿相比,规模并不大的QFII反而在近阶段开始逐步买货。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似乎相对基金而言,QFII的维稳意图更加“强烈”。

  实际上,和基金在6000点看多周期性行业,在3000点看空市场的强烈反差相比,我们发现,诸如QFII这类机构反而更像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投资者,同时具有比基金们更加敏锐的政策嗅觉。

  所以,相比其他规模较小的机构,公募基金非但不能维稳,也难以承担引导市场理念发展的重任。并且由于基金们的行为模式趋同性,其集中买入和卖出行为反而更加容易制造市场动荡和非理性恐慌。

  二、体制性缺陷是公募基金的死穴

  首先,公募基金的发行权没有市场化,而是用一种行政方式来决定和安排的。这决定了掌握基金生死关键的不是投资者和市场本身,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基金的利益导向不可能市场化,反而掺杂了很多非市场化的不合理因素。其次,由于公募基金依靠管理费而非通过盈利获得相应比例的收益,决定盈利水平等并不能完全引导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行为,而其他方面考虑则过多的束缚了基金决策者。当然,公募基金们显然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体制性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利益机制是从根本上遏制基金理性决策和长远发展的死穴。

  三、发展多元化交易主体和完善交易体制是关键

  完善和发展多层次的市场参与主体,建立双向交易机制,才能够解决市场主体过于单一所导致的市场稳定性差,单向交易体制上不可避免扭曲市场理性博弈的缺陷。同时我们认为,改进公募基金的体制也是一个必要环节。

  首先,从市场主体的层次来看,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发展诸如私募基金和QFII等不同的市场主体,利用其更贴近市场的思维和理性的投资理念来引导市场发展。虽然多层次的市场参与主体将增加和带来交易监管上的难度和成本,但只要市场制度构建更为合理,利用多种类型的交易主体反而能够相互制衡,避免单一行为模式下的剧烈波动。

  其次,建立期指做空机制,完善双向交易制度。给市场参与者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其合理博弈,而单向交易制度则不可避免地让参与者陷入到被动做多和做空的恶性博弈中。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