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下的“阳光私募”
发表日期: 2008-07-30 00:00:00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邱石
“基金净值大幅亏损”、“私募基金跑赢公募基金”……近来,类似的说法频频出现,究竟谁跑赢了谁?在暴跌中,到底孰优孰劣?私募基金又是否博了个满堂彩?在单边下跌的行情下,惟有数字能给人以最为客观的答案。
日前,某周刊发布了“中国阳光私募基金2008年上半年业绩排行榜”,此次排行选取的时间是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6月底,按照其绝对收益排名。榜单显示:在72家有连续6个月业绩展示的阳光私募基金中,有6家的半年收益率为正数。虽然其他66家没有取得正收益,但均跑赢了大盘(上证综指同期跌幅为48%)。72家私募产品的平均回报为-21.06%,也跑赢了165只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平均回报(平均-32.04%)。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除8只QDII基金之外,409只公募基金的总资产共缩水8000亿元。在2008年上半年,阳光私募的净值损失远远小于大盘跌幅。在公募股票型基金净值满盘皆输、平均损失在30%以上的惨淡状况下,还是有6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在今年上半年顽强地取得了正收益,最多的净值增长超过了10%。可以说,阳光私募成为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中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私募基金在近半年来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展示出追求绝对收益的特征。在市场阶段性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均有阶段性取得正收益的私募基金。不过,阳光私募的超常发挥也并没有产生集体效应,而是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据了解,在半年来单边下跌的市场中,私募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进一步被放大。一部分表现优异者,中长期展现出十分出色的获取收益能力;而另一部分,则损失惨重。7月7日一天,成都本地就有3只信托私募宣告提前清盘,衡平信托旗下3只投资股票市场的私募信托产品“时策价值增长1号”、“时策价值增长2号”及“鑫巢精选”,在信托期限尚未结束前主动选择了提前清盘。而近期,私募中类似事件并不鲜见。所以,投资者如果要选择私募基金产品,在产品挑选上,要比挑选公募产品更加重视私募基金的过往业绩回报和行业声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挑选私募产品,只要不去选择一些过往业绩很差的私募,其挑中好产品的概率还是远远要大于公募的。
考虑到近半年来资本市场的状况,阳光私募基金战胜公募基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私募基金仓位限制较小,可以自由控制仓位进出。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对仓位有明确的规定,投资比例必须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执行,股票持仓比率一般情况不能低于60%。
二是私募基金操作更为灵活。与公募基金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的规模相比,目前阳光私募中大部分产品的规模都在10亿元甚至5亿元以下,在操作上更为灵活。
三是私募的投资标的广阔,能够有效分散风险。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募基金只能投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三类投资产品,因此难以规避单一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而私募基金则在公募基金的基础上增加了期货、基金等投资标的,丰富的产品标的增强了产品收益的稳定性。在二级市场行情黯淡的时候,一些私募基金会将资金转投一级市场、海外市场或其他领域,等机会来临时再回归A股市场。
四是投资管理人经验,掌控风险的能力加强。相对来说,很多私募投资人在二级市场投资经验超过10年,当前,优秀而富有经验的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已经成为潮流,业界人才涌向私募,也是私募基金从投资理念到业绩都有明显提升的一个因素。
五是公司分配机制的巨大差别。公募基金的收入来自于管理费提成,因此,扩大管理规模是第一要务。相比之下,私募基金除了一部分管理费,更重要的收入来自于业绩提成,因此,为投资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才是关键,这种分配机制也使管理人的巨大能量得到充分的调度与发挥。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