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旱涝保收遭质疑
发表日期: 2008-07-14 13:52:47 来源: 深圳商报 作者: 黄炎
新闻快评
让基金“铁饭碗”成为历史
今年以来,在基金持有人巨亏的背景下,基金公司照样能收取可观的管理费。这一现象再次备受投资者质疑。而这一现象的形成源于国内基金业“铁饭碗”的管理费收入模式。
按照目前通行的做法,基金管理费与基金规模密切正相关。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业绩好不好从来只是面子问题,充其量也只是排行榜的排名游戏,因为这跟大多数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没多大关系。毕竟只要有稳定的规模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管理费收入。所以,扩张规模成了基金公司盈利的首要任务。更为关键的是,基金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甚至会误导整个市场的投资者。市场现实表明,本应是“专家理财”的基金对于此次行情大跌的判断要远远迟滞于其他机构甚至散户投资者,其原因就是行情涨跌与其收益无关,但是通过人为营造大势看好的氛围,则有助于更多的基民加入申购,从而能够收取更多的管理费。
显然,基金公司的这种收入模式令其与基民的利益无法产生实质的一致性,也让后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由此,最终导致广受诟病的“基民赔、公司赚”现象在市场中普遍存在。这一格局虽然已经引起广大散户投资者的不满,但是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让基民的诉求难以实现。
应当看到的是,前段时间博时基金公司宣布,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由于单位净值连续多日跌破价值线而停止计提基金管理费。人们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好的开头,类似做法能被强制推广,以彻底打破目前基金旱涝保收的现状,增强基金的进取心与责任感,使其更好地为基金持有人服务。(梁惠元)
基金公司2007年报
披露管理费收入前十名
基金公司 本期管理费(亿元)
南方基金 18.90
华夏基金 18.56
博时基金 17.03
易方达 16.62
嘉实基金 16.58
广发基金 10.72
大成基金 10.51
景顺长城 9.54
银华基金 9.11
华安基金 8.61
注:据2007年报数据,基金公司合计收取281.6亿元管理费,比2006年增长近4倍
商报透视
“几天不见,又瘦了……”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基民”小吴不禁慨叹“养基”难,“上礼拜还有每个单位净值6毛多呢,现在只剩5毛了。”
2007年10月以来,沪深两市惨烈下跌,基金净值严重缩水。2008年上半年,全部开放式基金净值下跌,最大跌幅高达46.2%。而在“红五月”、“红六月”的幻想一一落空后,7月首日,A股市场在习惯性的恐慌性抛盘中再度满盘飘绿,当日上证指数大跌3.09%再创新低。
面对糟糕的基金市场,基民们不禁茫然了。
一位基民在当天盘后的博客里写道:“我都不敢打开工行的基金账户去查了,已经远远超出心理承受的跌幅,像做梦一样。过年前的一幕幕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就想赎回,但不甘心,想着总会再升上来的吧。结果抱着这个想法,一步步跌入深渊……现在我已经不敢再看。”
“2个月前,我劝自己再等等吧;1个月前,我劝自己忍住;现在,想赎回都下不了手。”一位基民跟帖说。
熊市降临,基金净值的全线跳水使得基金“专家理财”的形象再次一落千丈。而在基民默默忍受巨亏的同时,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运营模式也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管理费两年进账逾300亿
受益于2005年以来的牛市行情,基金公司投资收益与管理费收入近两年来呈爆炸式增长。据WIND资讯统计,53家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收入总额超过2900亿元,全年共获管理费收入57亿元,相比2005年增长27%。
2007年,基金销售火爆,基金公司更着实暴富了一把。58家基金公司的342只基金当年收入总额达到惊人的1.17万亿元,较创纪录的2006年劲增302%,该数字接近此前7年所有基金经营业绩的总和。
2007年也是迄今为止基金历史上管理费收入增长最多的一年。基金管理费收入相比2006年增长近4倍。根据基金2007年报显示,5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为3.28万亿元,收取管理费281.6亿元。据测算,把2007年所有基金管理费取平均值,基金公司的平均管理费率为0.859%。
而根据基金公司2008年一季报公布的数据,以0.859%的平均管理费计,58家基金公司今年一季度,在指数下跌过程中管理费进账仍超过50亿元。
巨亏数千亿照提管理费
巨额的投资收益并未改变基金“靠天吃饭”的现实。2007年10月以来,上证指数自6124.04点单边回落。2008年以来累计跌幅更超过45.71%。
从基金规模上看,虽然2008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的数量从264只增长到287只,但资产净值却从2.94万亿元缩减至1.74万亿元,下跌逾1.2万亿元。
而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预测,封闭式基金上半年分红金额约为900亿元左右,开放式基金分红金额预计也将在900亿至1000亿元的范围内。由此,剔除分红与净赎回两大因素,因市场下跌而带来的股票型基金净值缩水规模仍有数千亿。
虽然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但由于基金份额与相关费率整体并未发生较大调整,因此基金公司依据基金份额收取管理费的模式并未对基金的收入构成实质冲击。由于大量基金公司至今仍按照牛市的费率标准收取申购和赎回费用,且基金份额未发生大的波动,因此上半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仍有望突破100亿元。
基金旱涝保收遭诟病
“基金净值损失过半,基金公司却照收管理费。跑输业绩基准不应该收取!”——这种声音在基民中间并不鲜见。在基民财富大缩水的同时,基金公司却“旱涝保收”的现状也饱受诟病。事实上,目前基金管理人的报酬主要指的是基金管理费,通常以基金资产净值的1.5%年费率计提。
“要求基金公司同广大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坚决反对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我认为最合理的收费、应当从基民的实际收益中提取管理费。如基民无收益就无费可收。这样基金公司不但是为广大基民谋利,同时也是为自己谋利。理应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呼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是一名基民在网上发出的呼声,不少基民用转帖来表达对改革基金盈利模式的认同。
不少基民在采访中表示,导致基金管理公司片面追求业绩排名和短期收益以致忽视流动性风险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基金管理费的提取方式,因此,当前基金管理费的提取方式理应变革。而多数基民表示,基金公司收益应当与基金规模“脱钩”,并与基金业绩挂钩。
也有基民认为,除了与投资收益挂钩以外,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应由当前的收取固定管理费转变为由“固定费率”和“浮动报酬”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费率根据基金销售成本在基金销售时一次性收取,浮动报酬只有在基金净值跑赢一定的业绩基准后才能提取,且采取后端收费方式,即只有当持有人办理基金赎回时,基金公司方可收取。
“小概率”难成“大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3日,由于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单位净值低于其约定的价值增长线,博时基金公司已按照契约暂停收取管理费。此举意味着消失近3年的基金停收管理费现象“重出江湖”。虽然博时基金每天因此少收管理费约88万元,但在基民中此举仍赢得了不少喝彩。某金融论坛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有超过九成的基民认为,如果基金业绩不佳,基金公司应少收甚至不收管理费。
据一基金分析人士粗略测算,停收管理费相当于基民每月多出0.125%的投资收益。然而,博时的“义举”对当前的基金业又有多少普遍意义呢?
事实上,早在2004年,债券市场低迷期间,国泰基金公司曾经因国泰金龙债券基金累计净值跌破面值而停收管理费,由此开创了国内暂停征收管理费的先河。2005年,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跌破1元面值,也因净值低于当时的价值增长线而停收管理费。
据统计,目前300多只基金中仅有博时价值增长、国泰金龙债券、海富通收益增长、博时增长贰号等4只基金有停收管理费的约定,其它基金并无相关规定。而截至7月11日,除博时价值增长以外的三只基金净值仍高于规定标准,暂不会出现停收管理费的现象。
此外,从基金销售合同来看,截至7月11日,共有32只开放式基金和4 只封闭式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元。光大保德信泰达荷银市值优选等4只基金累计净值在0.7元以下,折价近半。如果按照国泰金龙债券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元便停收管理费的规定计算,该36只基金全应停收管理费。
提取管理费是“硬币”两面
对于眼下基金管理费的收取模式,数家基金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者的呼声和心情可以理解,但即使要对管理费进行调整,“也不是一两家基金公司能说了算的”。
“基金管理费的提取如同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不是业绩做得好的时候,应该增加管理费的收取呢?当然不行。” 华夏基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董黎明说道,“因此,对管理费的收取不能太情绪化。基金一旦业绩和管理费挂钩,可能会使得基金经理们去赌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尽管目前基金的收费方式是‘一刀切’,但是在没有更好的收费模式出来之前,目前的收费方式还是相对合适的。”
颇值得玩味的是,私募基金近半年来的表现无疑对基金的“托辞”给予了一个回击。
在2008年上半年的操作中,公募基金回报率最高的是华宝兴业多策略成长,其回报率为-19.31%,而私募基金有6家产品取得了正回报的骄人业绩,亏损幅度在20%之内的私募产品有33家,占统计样本数的46%。换言之,差不多有接近一半的私募产品的成绩超越了公募基金半年业绩最好的产品。
《基金法》起草小组原组长王连洲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基金管理费如与基金业绩过于挂钩,也可能刺激基金会过多地受市场影响,造成过度投机和频繁操作,价值投资理念有可能被利益驱动进行短线投机所取代。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其结果如何,还有一个实践的过程。
王连洲认为,目前的基金管理收费是参照一些国外的做法,而在目前市场低迷、基金亏损严重之时,基金收费需要降低的问题被突出出来是必要的,因为真正而实际的基金巨亏者,是投资者而非他人。
其实,管理费之争也同样出现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据国际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对美国基金的跟踪研究显示,近年来美国共同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就和相对低廉的管理费有莫大的关系。自1980年以来,美国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平均费用下降了超过50%。
新基金将引入激励机制
基金管理费旱涝保收一直为市场诟病,市场对管理费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据交易所有关人士透露,有关部门近期已放行部分创新型基金,并对管理费与投资业绩挂钩进行了尝试。
交易所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基金管理费改革面临法律层面、基金契约等方面问题。由于持有人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修改契约要依据基金法、基金规则、基金契约等游戏规则,并不是哪一个人说了就能算数的,这意味着基金管理费改革比较复杂。
该负责人还称,近期有少数基金公司暂停收取基金管理费,这些基金公司停收管理费行为更多是市场行为。目前国内基金管理费标准不是很高,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差不多。基金业绩熊了依然牛市标准收费,和随行就市的券商佣金标准比较,基金管理费适当调低也是应该的。由于基金管理费改革属于市场不同主体行为,管理层不方便“窗口指导”一刀切出台硬性规定,市场的问题主要应交由市场解决。比如基民可通过正常法律程序谋求降低管理费,也可以选择赎回或其他途径投资理财。
而据介绍,最近证监会放行了一些创新型基金品种,如建信优势基金、大成优选基金等。创新型基金引入了私募激励机制,管理费和业绩挂钩方面进行了尝试。例如创新型基金契约有关条款规定,基金业绩达到一定标准收多少管理费,基金收益达到50%可超额提取管理费,未达到业绩标准少收或不收管理费。基金品种创新应该是基金管理费改革一个方向,目前管理层也在逐步引导、鼓励这样做。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