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基”不成蚀把米 基民倒在黎明前?
发表日期: 2008-07-05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赵彤刚,王光平
□本报记者 赵彤刚 王光平
“坚守还是割肉?”基民老李原地转了一圈,叹了口气,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下了赎回单。
这样的艰难抉择正一遍遍在证券营业部或银行上演。前不久,记者在工行一个网点取钱,一位阿姨突然跑到队伍前面,对着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喊:“闺女,你看快三点了,我这基金还赎不赎啊。”
现在是底吗?黎明前的漫漫长夜还要持续多久?投资者不想继续赔钱,但更不愿“牺牲”在黎明前。
熊市当道忙赎回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老李和很多人一样,去年8月初眼看着别人在股市赚钱,忍不住诱惑,拿出多年积蓄的大半投入了“滚烫”的证券市场。不过,出于家人的劝告,加之自己并无炒股经验,这些钱绝大部分都购买了基金。从那时起,老李也成为众多幸福基民中的一员。
可好景不长,就在老李还在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沾沾自喜的时候,股市却风云突变,手中的基金净值也在一天天缩水。转眼到了今年3月,一直“按兵不动”的老李发现,自己持有的基金净值已经回到了购买时的水平。4月份,老李的两只基金终于跌破了净值,他曾考虑赎回,可对股市抱有极大希望的他在犹豫中选择了继续持有。但这些日子眼看着大盘一天比一天低,手中基金的净值一天天减少,老李痛下决心把一只亏损不到20%的基金赎回,另一只亏损几乎过半的却依然拿在手中。“等等看有没有反弹再赎回,尽量减少一些损失。”他无奈地说。
其实,不只老李是这种心理,许多基民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如此前表现较为抗跌的一只基金今年以来遭遇到10%以上的净赎回,而其他一些抗跌型基金也大都遭到了5%以上的净赎回。然而,跌幅较深的基金遭遇的净赎回程度却相对较弱,如深圳某只基金的净值在今年以来的跌幅已超过40%,但其净赎回比例却仅为1%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基民是在去年上证综指5000点区间进行的基金申购。在大盘跌破4000点的时候,就有基民想赎回。如今,上证综指已经跌至3000点以下,基金赎回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家基金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近期基金赎回压力明显加大。多家基金公司表示,6月份基金赎回数量有所增加。在此前市场展开的一波反弹中,一些基民趁机赎回,赎回量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有关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上半年除去新发基金募集的近1000亿份,老基金净赎回了约500亿份。
当然,虽然基民们大都同老李一样迷茫,但并非所有人都在忙着赎回,有的投资者就摆出一副套多深都无所谓的架势,有的还抱着抄底的心理加了点仓。
成败皆因散户化
“亏损较少的基金赎回较大,而亏损严重的却较少赎回的现象,与我国当前基金持有人散户化特征浓厚密切相关。”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散户化特征日益明显。2007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开放式混合型基金个人投资者比例,由2006年的77.57%和82.11%上升到94.37%和95.98%。
基金持有人的散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基金投资行为的散户化,有人甚至戏称基金是股市的最大散户,由此形成了基金的助涨助跌效应。今年以来投资者对股市信心不足,基金的首发和销售都遭遇“寒流”。为了维持适当的流动性,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基金赎回潮,一些基金不得不抛售部分股票。而抛售股票却造成了基金重仓股继续下跌,进而引起基民更大的赎回意愿。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基金公司的散户化和基金业偏股型基金独大导致的结构性失衡,是造成我国基金业规模从急剧扩张又急剧缩水的主要原因。
2007年,股市火爆导致基民排队申购,一些基金甚至创下千亿认购记录,出现按比例配售的盛况。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迎合投资者,大力发展偏股型基金,使偏股型基金规模占比一度超过90%。统计显示,去年成立的50多只基金中,只有3只是低风险产品,其余全为股票方向基金。
现在的冷清恰恰成为对基金业急功近利的讽刺。新发基金募集期延长,成为今年的一道新景观。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多只基金公告延长募集。此外,新发行基金的平均规模也在大幅“瘦身”。
市场的低迷,迫使各家基金公司纷纷出招应对。多家基金公司开展银行代销渠道的基金定投费率优惠,也有多家基金公司推出网上申购费率优惠活动。此外,基金停收管理费也再次出现。但这些在短期内都无法打动基民老李们的心。
“基金也应当追求风险收益的均衡发展,从长期里追求最大利益,而不应一味受短期利益的诱惑。”渤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谢富华建议。
贺强则建议,要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尽快推出做空机制,改变基金行业在单边市场靠天吃饭。
这边割肉,那边抄底
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就在基民老李们扛不住、准备割肉离场之时,一些机构却开始进场“抄底”了。
据了解,几家大的保险机构在股市创出新低之后,纷纷进行战略性加仓,投入适量资金增持基金。有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其在市场创出新低时不但没有清仓,反而相对加仓。因为在保险资金看来,市场已到阶段性底部。另一家保险公司也表示,将会选择前期跌幅较深的股票或者基金阶段性加仓,并且通过高抛低吸的方式进行操作。
折价较高的封闭式基金一直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近期的大额交易中屡现保险资金身影。除此之外,公开消息显示,保险机构近期也开始申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多家基金公司人士证实,近期保险基金在积极申购其旗下的基金。
部分机构抄底加仓,相当大程度上抵消了散户割肉离场引起的基金份额下降。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开放式基金份额总规模为20790.34亿份,和去年底的21594.56亿份相比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估计,散户赎回的份额大部分都被机构从底部申购。尤其是今年以来新发的近1000亿份基金主要被机构申购,据估计,近期申购的基金份额中超过80%为机构投资者所申购;并且,指数型基金在二季度还出现了大面积的净申购,而这些申购中大部分也为机构席位。
“散户不仅在资金及交易费率等方面没有优势,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整体把握,散户投资者显然略显稚嫩。”一位机构投资人士表示。散户由于心理及经验不成熟,大跌时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往往在市场快要接近阶段性底部时大量抛掉手中筹码离场,而这也恰恰为机构建仓提供了机会。
谢富华认为,虽然市场基本面背景依旧让人担忧,但股市在经历过如此大幅的调整之后,整体市盈率已经降到20倍以下,相对而言市场已经到达阶段性底部。从投资组合方面考虑,机构投资者可能会逐步加仓申购基金。
机构开始出招,真的快跌到头了吗?看看近期各大机构的策略报告,其中确实多了一些亮色。
招商证券认为,估值调整压力应已在市场50%的调整幅度中得到充分释放,但仍有担忧指向A股估值在极端情况下还需继续下降50%。没有人希望市场崩溃,市场也无需通过崩盘完成估值回归:02年初市场跌到1350点时,若继续下跌50%也不是不可能,但正是管理层的智慧使市场转向横盘震荡、以时间换空间、通过盈利增长消化估值压力,大大降低了此后数年市场调整的伤害程度。黎明前的黑暗让人最难以忍受,也正是考验政策智慧的时候。
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则认为,5月开始的市场下跌,更多是对宏观经济景气的担心造成的,未来限售股仍将减持,但只要市场不大涨,减持比例将继续保持低位,而且考虑到限售股未来1年解禁规模都不大,我们认为未来限售股对大盘影响将减弱,反倒是市场对限售股解禁的担心比限售股本身能对市场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
不过,很多人并不乐观。一位私募人士说,市场大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估值体系仍然混乱,现在大比例加仓为时尚早。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