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存疑

发表日期: 2008-07-02 16:25:05  来源: 同花顺网
  基金受到越来越多的同情,也受到越来越愤怒的指责,人们纷纷指责这些理财专业人士的愚蠢和贪婪。

  这样的指责未必公允——毕竟基金的亏损比普通股民少三分之一以上。不过,与普通散户比这不是基金的光荣,他们的业绩让人脸红。2007年第四季度,基金“赚钱神话”开始破灭,基金共亏损70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的基金报告让投资者绝望——除QDII产品外的342只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总体巨亏6474.99亿元,超过八成基金出现亏损,到目前净值缩水高达1万元。

  不仅如此,基金还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变化。基金经理越来越“菜鸟化”。根据最近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85%的基金经理年龄在30-40岁之间。现任383名基金经理中有115人基金经理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29名,而其中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仅有7人。虽然说基金经理需要更新换代,但如果更换的频率赶上了娱乐圈制造“超女”的速度,则是基金业与证券市场的悲哀。

  从上投摩根的基金经理唐健被处罚以来,基金经理一直受到质疑的职业操守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开设老鼠仓是顽疾,那么,基金经理与大客户之间、基金与同一控股股东下的理财公司之间令人可疑的关系,无不受到质疑。

  基金变化说明资本市场几个方面存在极大问题。

  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制度。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被认为应该对股市的稳定起关键作用,一旦股市下挫,我们就“风闻”基金总监或者经理被召集开会,要求保持市场稳定。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基民的钱凭什么为股市大盘负责?如果基金经理判断市场下挫,凭什么扛着大盘股不放?如果公募基金要承担平准基金的责任,那么,基民亏损了是否由国家设立平准基金对基民的亏损负责?所有的这一套说辞都违背市场逻辑,但仍在大行其道,说明不仅基金是否尊重投资者的钱存疑,就是监管层也没有树立尊重公民财产性收入的理念。

  许多偏股型基金经理对于在市场下挫期被迫持有重仓表示不满,他们无法根据市场行情决定持仓比例。这当然是某些基金经理推卸自己菜鸟投资行为的最好借口,但硬性持仓比例要求也同样让老手手足无措。对于持仓量的硬性规定,这样微观具体的市场管制行为最好早早退出市场,不然中国资本市场很难真正有起色。在僵化的公募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听从上层的旨意构建股票池进行买卖,说白了,也就是一个体力劳动者。

  另一为人所诟病的制度性缺陷来源于基金公司的激励机制。根据管理规模提取管理费的结果是家家基金都希望做成市场巨无霸,只顾基金管理费以及基金经理薪酬的“旱涝保收”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广大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为代价。虽然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严厉的基金从业人员管制政策,却有着几乎最糟糕的基金激励措施——以牺牲基民的利益作为基金公司收益的垫脚石。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固定的股票交易佣金制被颠覆后,华尔街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债券市场、并购市场取代股票经纪业,成为收入主要来源。同样,只有激励机制的变化才能改变我国目前的基金窘况。

  更令人关注的是,基金业人才流动向高层蔓延。6月过半,就已有7家基金公司相继公告发生高管变动,涉及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人事变动。这些在市场多年的经验丰富者,或者转向私募,或者从事专户理财,总之,他们在奔向一个更自由、激励机制更合理的市场。市场如水,不可阻挡。

  不过,我们有必要提出两个疑问,这些基金高管们在任时是否尽责,是否向大户理财领域输送过利益?离职时是否有过必要的审计?如果公募基金成为三不管之地,成为群狼逐鹿的利益洼地,那么,谁来为公募基金的信用负责?难道有关方面就放任公募基金成为牺牲品吗?牺牲了基民的利益,最终牺牲的是资本市场的利益。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