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股票基金投资的居民比例降至16.8%
发表日期: 2008-06-26 14:10:17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孙晓旭
央行昨天发布的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偏好股票或基金投资的居民占比在连跌两个季度后,第二季度再跌10.8个百分点降至16.8%,回到了2006年年中也即上一轮熊市末尾的水平。
不过,另外两份针对银行家和企业家的调查则显示,尽管居民对通货膨胀的忧虑不减,但对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和货币紧缩政策,银行家和企业家的预期均有所好转。
买股买房意愿双降
调查显示,当前认为投资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占比连续第三个季度下跌,跌幅由上季度的8.5个百分点扩大至10.8个百分点。此消彼长,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则连升三个季度,从去年三季度的25.4%升至本季度的38.1%。
与之对应,主要金融资产为股票和基金的家庭占比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主要金融资产为储蓄存款的家庭占比则同比上升了7.5个百分点。
上述变化的背景是,在过去的九个月中,上证指数较去年高点累计下跌了53%,交易额缩水严重。事实上,居民投资意愿首次下降正是出现在A股掉头向下的去年四季度。当季,偏好股票的居民占比结束长达四个季度的快速攀升,首次环比大幅回落8.5个百分点。
与股市类似,楼市的动荡也拖累了居民的购房意愿。在接受调查的七个大城市中,除北京外,居民购房意愿均环比下降,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购房意愿更是明显下降。同时,未来三个月打算购房的居民占比,本季虽微升0.5个百分点,但仍为可比的历史次低水平。
颇具意味的是,受汶川地震影响,人寿保险成为了惟一受到居民显著青睐的金融产品。偏好购买人寿保险的居民占比创下了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的单季最大涨幅。在灾情严重的四川省资阳市,这一比例更环比猛升10个百分点。
各方通胀忧虑不减
居民投资意愿的下降与其对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判断亦不无关联。
调查显示,二季度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自去年以来首次环比下降,降幅为4.2个百分点,占比45%,但仍比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但同时,50.5%的被调查者仍认为三季度物价将“上升”,占比为有调查数据以来的同期最高。
“居民的判断更多是受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主观性较强。” 对上述现象,东方证券分析师张杨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由于食品价格回落,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下降已几无悬念。同时,基于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外溢影响不大的判断,张杨对下半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也表示乐观。
可资佐证的是,调查显示,虽然二季度企业支付能力连续三个季度回落,但其盈利指数已环比小幅回升0.7个百分点,达到了10.9%;此外,二季度市场指数上涨至23.2%,创下历史同期第二高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则创下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
银行加息预期下降
调查结果同时暴露了当前经济形势中的隐忧。二季度,判断生产资料价格将上涨的企业家占比同比大增13.5个百分点,创下了44.5%的1997年以来最高值。其中,认为原材料购进价格与销售价格上涨的企业家占比均呈逐季攀升趋势。
日前,政府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和电价。相隔不久,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也大幅上调了向中国钢铁企业出售的铁矿石价格。受此影响,市场对PPI的担忧骤然升温,而这正是国泰君安分析师周克瑜对经济前景的忧虑所在。与此同时,受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有关“或需出台更强硬的措施抑制通胀”表态的刺激,各方对加息的预期骤然升温。
不过,调查显示,货币当局的紧缩政策已经令银行和企业明显感到货币吃紧。其中,认为难以获得信贷的企业占比达到了27%的3年来最高水平,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过紧或偏紧的银行家占比达到了66.1%的2004年以来最高值。
“觉得‘紧’是因为需求依然很大。”张杨的观点与调查结果颇为一致。调查显示,二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则继续保持高位,农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均创同期新高,惟独非制造业中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贷款需求指数回落突出。
与此同时,银行家和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热”的占比均环比下降,银行家更认为总体利率水平适度,对下季度加息的预期出现弱化。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调查综述称,拖欠贷款客户的数目有增加的风险,这可能会给银行业带来伤害。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