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保护基金征求救市措施

发表日期: 2008-06-18 00:00:0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赵成刚
  A股市场上演有史以来创记录的“十连阴”,连续暴跌已经刺激到了高层神经。日前,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在网站发布了“中国证券投资者调查问卷”。问卷称:“今年以来,国内证券市场出现了大幅调整。为了更及时、更深入地了解投资者对股市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二季度国内证券投资者季度调查。
  52个问题拷问股市核心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归口中国证监会管理。“这次调查将成为管理层作决策的一个依据。”昨天,该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该调查预计本月底完成。”这是今年股市下跌以来,监管层首次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设置了52个题目。题目涉及投资者对目前股市的看法、对前期出台的措施的评价、对救市措施的选择,以及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判断等。题目覆盖面广,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投资者目前的疑问和看法。
  问题设置反映监管层心声
  调查在了解了投资者的股票收益情况后,征集了投资者对目前市场的看法。题目包括“您认为股市今年以来出现的持续下跌是否正常”、“您对目前股市的评价是:牛市、熊市、震荡市”。其中,“引起市场大幅下跌的原因”的题目共设计了11个答案,包括了大家关心的大小非减持、上市公司巨额融资、创业板推出、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变化、宏观经济变化和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从这些答案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监管层已经在关注在这些问题。而“您认为上证指数最低点数可能出现在哪里”的问题,其答案设计从3000点到2500点以下,也反映了监管层对市场下跌的深深忧虑。
  十大救市措施该选啥?
  调查也征集了投资者对监管层过去和未来采取措施的看法。如“在本次调整中,您认为相关机构的风险提示与风险教育是否及时?”、“您如何看待本次印花税降低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如果股市再次下跌,您认为政府会否继续采取政策措施?”等。
  尤其在针对大家广泛讨论究竟该如何救市的问题上,该份问卷更是创记录的提出了十大救市措施让股民选择,其中有包括设立市场平准基金、暂停新股发行、暂缓推出创业板、改革再融资制度、推出融资融券、推出股指期货、引导民间合规资金入市、审核更多的QFII、继续发新基金以及其他等十大措施。
  创业板究竟该如何评价?
  调查也很关心创业板的推出对股市的影响。并且就创业板企业上市的门槛、发行定价、信息披露、交易规则、保荐人作用、实际控制人的股份如何上市流通等问题,详细地征求了投资者的意见。如在 “您认为创业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所持的股份上市流通应如何限制?”的题目中,也列出了“设定3年的锁定期”、“设定较小的每次减持比例及条件”等等方案以供选择。
  特殊背景下的三次调查
  据记者了解,此次调查是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举办的第三次投资者问卷调查。而此前的两次调查也都是在不同的市场特殊背景之下进行的。
  第一次调查是在2007年中期,当时中国股市出现了持续两年的牛市行情进行。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证券投资者的状况。第二次调查发生在2008年初,当时的背景是2007年A股年市值增幅高达270%,个人账户突破了1亿户。为了引导市场投资者理性投资,化解市场波动风险,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与证监会联合发起了第二次调查。
  链接:股市不会辜负成熟投资者
  国家统计局昨天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国家统计局前局长、国家统计局顾问李德水的题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文。文章称,面临调整的中国股市,是市场自我调节、自然回归的结果。中国股市是不会辜负成熟的投资者的。
  李德水认为,把我国股市的这一轮下跌简单归咎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是不客观的。越南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更不足以影响中国股市。他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基本完成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成熟;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高,质优股占绝大部分;可供入市的资金十分充足。这些都是市场好的方面。
  最近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市场人士担心会减少入市资金。他认为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一政策主要是吸收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而采取的行动,绝不是冲着股市而来的。因为银行体系的资金是不容许进入股市的,其流动性的变化与股市几乎无关。
  对于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李德水认为,中国经济运行的列车正以巨大的惯性快速前进,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昨天亦在奥运经济论坛上表示,希望投资者更多地研究市场本身的规律,而不是对政府的调控或者政府的干预抱更多的希望。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