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民企挑起专户理财大梁

发表日期: 2008-06-18 00:00:00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肖莉
  市场不断下探,公募基金遭遇寒冬,基金专户理财却传来“捷报”。华安基金日前与上海某企业正式签下了5亿元的专户理财“大单”,这一规模大于目前众多公募基金的首募规模。5亿元的专户大单,是目前为止已正式签约的金额最大的一个专户理财项目,其占据了目前已签约的基金专户理财的近“半壁江山”。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此前的基金专户理财合同亦多来自上海,且基本均为民企。
  沪上民企最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在基金专户市场上,正式“下单”的投资者并不多。
  基金业人士透露,目前基金专户理财市场中,多数仍为5000万元级别的零碎小单,个别基金公司有上亿元的合同,而中海基金的10亿元专户大单,目前也只是草签,并未正式签订合同。据统计,目前正式签约的基金专户资金规模大约为10亿元。
  据了解,华安基金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姚新民已亲赴北京,就5亿元大单向监管部门报备。
  “这样的大单,并不具备代表性,可遇而不可求。” 姚新民告诉早报记者,华安的这个专户理财大单来自上海某民营企业。尽管目前各地对基金专户都表示出兴趣,但从最近的几个大单来看,上海的企业最为积极。
  来自基金业人士的反馈同样显示,在比较积极的基金专户投资者中,目前上海投资者的意识最领先。
  据悉,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日前签署第二单专户理财合同,受托对上海的某上市公司进行1亿元资金的资产投资运作,合同确定的投资方向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此前,其最早的一单专户理财,也是上海的某民营企业,以股票投资为主。
  而早前,耀华玻璃(600819)作为上海企业,也已与易方达签订2亿元专户理财合同。另外,易方达基金公司还与浙江的两位客户签订了2亿元专户合同,目前两项合同正在证监会的报备过程中,而其在上海的另外几单专户合同,也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
  姚新民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基金专户越来越难做,国有企业受政策限制,对入市将更加谨慎,而中小企业则因为金融贷款紧缩,资金面偏紧,民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目前可能对专户最为积极。”
  收益预期不超10%
  “资金大户”们在市场暴跌中“投身”市场,对收益率的预期远远低于人们想象。
  易方达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彤告诉早报记者:“客户对业务的接受程度超过理解,对于市场涨跌,不少客户心态稳定,催着要求准备合同。”
  某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早报记者,目前的专户投资者,对收益期望非常理性,并不预期会有翻倍或百分之几十的收益率,而是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希望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从长期来看,他们希望能有8%至10%的年收益率,战胜通胀。
  “按照基金专户的有关规定,基金专户不能承诺收益,交流下来,大户们对资金的收益预期并不高。” 陈彤说,“基金专户客户中,多数有证券投资经验,沟通畅通,在风险收益偏好、压力测试等方面,跟基金公司有着共识。”
  姚新民透露,在其签订的最大基金专户单中,投资人没有对投资收益提出明确期望,而只是明确以灵活配置为主,注重绝对收益。
  正因此,姚新民和他的团队的“负担”锐减,“签了约,并不一定马上建仓,我们会根据对市场节奏的把握考虑建仓,哪怕在签约一年里的前几个月都买债券,到最后一个月才买股票都有可能,能赚钱就行了,我们会控制市场风险。”
  华安基金副总裁韩勇昨天也向早报记者透露,目前基金专户的投资者“对收益预期客观”。在他看来,基金专户的本身特点是灵活,账户规模不大,这决定了其买卖股票进出较方便,建仓可以比较快而不产生交易的冲击成本,“逃得也快”,对流动性要求较公募基金更低,加上资金规模相对稳定,对专户投资收益有利。
  专户仅露“冰山一角”
  基金专户开通后,大户们是否会将公募赎回,转向专户?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尚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据陈彤介绍,目前易方达基金的几位专户客户,都没有从其公募基金中“抽血”。“这些大户如果能拿出1亿元,通常都有几亿元、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资金,他们可能先看看专户的操作情况,然后再做决定是否追加。”
  “对于这些大户,公募产品与专户不同,分散投资也是一种选择。”陈彤这样理解。
  市场也印证了陈彤的猜测。
  “如果我们合作得愉快,不排除日后再增加资金的可能性。”某家和基金公司签订了合同的企业如是表示。
  据介绍,由于受制于渠道,基金公司的专户客户,主要来自公募基金大户及主动上门联系的资金大户,一些资金大户目前其选择标准主要是基金公司的市场口碑、基金经理流动性等,对于基金经理跳槽频繁的基金公司,多数资金大户选择了“回避”。
  根据海外“专户业务总规模大约是共同基金规模的50%左右”的标准测算,国内专户理财业务将不会少于3000亿元的规模。而分析人士称,“专业服务的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则是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金手指’。”
  记者观察
  基金专户面临监管缺位困惑
  早报记者 肖莉
  在基金发行遭遇难题之际,基金专户大幕缓缓拉开。一些基金公司在公募基金发行不利的情况下,将重心转向专户。然而,对于专户面临的几个问题,由于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基金公司人士也困惑不解。
  疑问一:
  专户所得如何收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对于基金专户取得的收入税收问题,几位基金专户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并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基金公司只能按照自行理解,认为应该与基金“同等待遇”。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由于没有明确具体规定,让这一问题只能处在“模糊”的敏感状态,政策的不明确也为未来的税收带来弹性预期。
  疑问二:
  持股超5%是否需举牌?
  根据《证券法》规定,个人或法人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5%警戒线时,必须暂停买卖并发布公告,这在证券市场上俗称“举牌”。
  然而,在基金专户中,由于一个投资者可能同时委托多家基金“打理”资产,按照专户的“身份认定”,这些资金实际为同一投资人,一旦达到5%的警戒线,由谁来举牌?
  “按照规定,基金公司应该没有权利为其举牌,专户跟公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的身份是以‘基金’身份参与市场交易,但专户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交易,理论上应该由投资人自己举牌;而作为专户的部分资金管理人,基金公司并不一定知道投资人的全部资金对单一股票持股是否已超过5%。但如果要投资者举牌,由于投资由各基金公司操作,投资者可能未必完全掌握某一时点上其所有资金的投资情况。”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
  有基金业人士提出,举牌难题可能给专户投资带来一些隐性道德风险。比如,假设A投资者想投资某股,他可以委托B、C、D等多家机构,指定投资到该股,即使投资超过5%,其依然以“不知情”为由不举牌。
  有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现行法规确实对此没有规定,假设专户资金有此图谋,确实可能存在漏洞”。
  疑问三:
  专户能否“一对多”?
  根据证监会去年年底正式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配套规定,在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试点阶段,先允许基金公司开展5000万元以上“一对一”的单一客户理财业务,而一对多的集合理财业务,则需“待条件成熟时再择机推出”。
  然而,事实上,一些基金公司早已开始练兵“一对多”业务。
  据悉,在目前的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中,基金公司担任投资顾问,不少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实际上基金公司是投资管理人”。
  据介绍,这些银行理财产品都采取了同样的组织架构:由托管银行(发行人)、信托公司和投资顾问(也就是基金公司)组成。但从不少产品来看,股票的投资买卖,由投资顾问担任,投资顾问对信托资金的运用拥有决策权。
  有基金公司人士就此指出,该部分业务是否合规,监管部门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有基金公司提出,按照基金法的有关规定,基金可以担任投资顾问,这一行为没有法律障碍。但也有基金公司表示,“一对多”的投资决策权,实际上并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