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需要理性看待

发表日期: 2008-05-26 15:22:15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王丹
  5月13日,南方基金公布了旗下南方绩优成长基金和南方高增长基金的分红预告。据悉,从4月至今,已有40余只基金发布了预期分红公告,5月成为了基金分红的"扎堆期"。业内人士提醒--

  分红是基金收益及时回报投资者的重要途径。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在销售难的情况下坚持分红,一方面满足了部分持有人"落袋为安"的需求;另一方面,基金经理也可利用分红的机会来进行仓位和组合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过,市场上也存在质疑的声音。有分析人士指出,基金为了准备分红所需的现金不得不卖出股票,这会对基金的操作产生影响。那么,分红究竟会给基金带来什么影响,投资者又该如何对待呢?

  观点

  分红并非越多越好

  由于选择股票风格的不同,基金在分红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夏红利基金等偏分红型的基金产品,在基金投资方面会着重选择分红稳定的投资品种;有的基金则不主张分红,而是借助成长性好的公司所带来的价值获取并提升收益,这类基金的分红能力也与分红型产品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基金来说,绝不能用分红的多少来衡量基金的好坏。除了分红型基金之外,对于其他类型的基金,分红多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合理分红才最重要。

  分红对投资人来说,只是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数量的变化。假设原先5万元的基金资产经过分红以后分成两部分:8700元的现金红利和41300元的基金资产,这其实只是把原本属于投资者的基金资产,通过分红的方式兑现了一部分。当基金净值由1.65元回升至2元时,投资者持有的41300元基金资产也上涨至5万元,但已经"落袋为安"的8700多元却无法享受到这波20%的上涨。假如此前基金不分红,投资者的基金资产应高于当前的基金资产与红利之和。所以,如果单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牛市中分红其实可能并不划算。

  契约化分红将成趋势

  "契约化分红"是在基金契约中对该基金每年的分红比例、分红次数等要素进行约定。正在募集的富国天成红利基金,就在契约中规定了每年的分红次数和分红额度,在满足分红条件的情况下"定期定额"分红。富国基金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谢生表示,这种"定期定额"分红方式使分红预期提前,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不会因为突然要分红而临时调仓,有利于保持基金的稳定运作。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定期定额"分红基金便于将已实现收益及时兑现,在波动加大的震荡行情中,这种及时的"落袋为安"优势明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契约化分红"基金并不少,但大多只规定了分配比例和分配次数或周期,市场人士认为,在震荡市中,"定期定额"分红能帮助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

  策略

  选择合算分红方式

  基金分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利再投资,另一种是现金红利。专家建议如果是长期投资者,红利对自己来说暂时没有用处,最好选择红利再投资的分红形式,可以避免因遗忘造成分红资金的长时间闲置。再一个就是投资在基金上的资产只是想分享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收益,对基金前景非常看好,预计上升空间较大,这时应尽量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以实现"利滚利"的投资目标以及节省再投资的认购费用,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现金红利方式也非常普遍,因为现金分红投资者可以实实在在地拿到钱,可以"落袋为安"。对于定期需要有资金回笼的投资者,比如很多退休者或生活来源受限制的投资者,希望经常有投资收益来补贴家用,这时自然是选择现金红利最为合适。基金分红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基金行情的变化进行选择。投资者不要在意短期的波动,基金的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概念,为了短期的收益,把现金"落袋为安",退出基金市场,后市你也许会付出更大的成本进入。

  适合自己才最好

  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是希望"落袋为安",还是更倾向于选择"未来收益"?基金投资人应该在购买前对自己准备投资的基金风格有所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和获利方式。对希望"落袋为安"的投资者来说,分红型基金就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而以是否分红的标准来衡量不同风格的基金则是投资的误区,不如以基金短、中、长期操作业绩好坏来选择投资,才能长期保持较好的盈利。

  股指高涨时,选择接收红利可以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这相当于变相降低投资于股市的资金额度。但一旦市场上涨,这种策略就会降低自己的收益。另外,分红对于现金流入无特别要求的投资者来说意义并不大,投资者卖掉一部分基金份额,同样可以应付手头的资金需要,而且更灵活。

  从某种角度来说,基金拆分、复制、分红都是基金公司针对基民的"恐高"心理采取的"缩身术",投资者绝对不能将基金净值的高低作为申购的惟一依据。基金选择主要应考察基金公司的背景和治理结构、基金经理和团队的从业经历、该基金的过往收益和波动率等要素,第三方基金评价机构的数据也是选择基金的好参照。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