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遭遇寒流大手笔自购频现 基金全“家”动员

发表日期: 2008-05-26 09:45:59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方丽
  在新基金销售遭遇寒流之际,自购俨然成了基金业内潮流———20余家基金公司日前共动用4.13亿元资金申购自家新发基金,包括高管、各部门员工在内的基金公司“全家”一同认购旗下新发基金。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中旬的大跌以来,基金公司投资自家开放式基金所动用的固有资产已接近16亿元。其中有4笔过亿的大额申购,对象全是自家的债券型基金。

  全“家”动员自购新发基金

  上周,鹏华基金承诺将以5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旗下鹏华丰收债券型基金。目前为止,这是20余家认购自家新基金基金公司的其中一家。根据天相数据统计,这段时间基金公司动用固有资金申购自家新发基金已达4.13亿元。

  今年以来的新发基金,绝大多数都有自家基金公司“带头”申购。特别是大型基金公司,都出手不菲。华夏、南方基金公司分别用1亿元、2亿元的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新基金,属于自购中少有的大手笔;嘉实等基金公司承诺认购新基金的金额也不少于5000万。一些小型公司的申购更为频繁,一般都在1000万元以上。中海、东吴基金公司分别以2000万和1500万自有资金认购各自旗下正在发行的新基金,以这些基金公司的收入来看,所动用固有资产的比例并不低于大型基金公司。

  除了公司发力外,基金公司全家都围着新发基金“团团转”。华宝海外基金成立的公告显示,按照每份基金份额面值人民币1.00元计算,本基金募集期间含本息共募集4.62亿份基金份额,其中本公司员工认购份额为1124万份,占基金总份额2.43%。而在去年的基金成立公告中,基金公司员工认购份额还都在0.003%左右,不过,从今年的基金成立合同来看,基金公司员工认购占总份额比例一般都在0.1-1%之间。

  债券基金频现大手笔申购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行动在向债券型基金倾斜。从去年10月15日以来,基金公司自购基金规模过亿只发生了4次,其中申购对象都是自家的债券型基金。去年10中旬,博时基金以不超过1.8亿元申购博时稳定价值基金;今年1月8日,招商基金动用1.5亿元申购旗下招商安本增利基金;另外两次是华夏、南方基金认购旗下新基金。此外,去年11月份,华夏和工银瑞信都动用了8000万元的固有资产,分别认购了华夏债券(C类)和工银瑞信增强收益(A类)。

  不少小型基金公司也明显偏好债券型基金。4月23日,银河基金运用固有资金6000万元购买旗下两只开放式基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购买正在发行的新基金———银河竞争优势成长,4000万元用于购买旗下银河收益基金。前者是一只股票型基金,后者则是一只偏债型基金。

  仅算大额申购债券基金,申购债券基金的规模就达到7.9亿元。根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15日市场下跌以来,基金公司动用固有资产自购自家基金行为超过60次,总金额为15.91亿元。其中申购债券基金比例非常高,显然这些基金公司对后市并不十分看好,持有谨慎态度。

  利益捆绑更为合理

  自从2005年底《关于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的通知》出台以来,基金公司自掏腰包现象就频频出现。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公司在此时认购自家基金,除了在市场中作出“示范”以提升基民的申购热情外,更是出于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追求长期收益。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自购基金是因为对于市场长期看好。实际上,去年同样是在股指出现大幅调整的时候,当时多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基金,到现在获益匪浅。

  证监会规定,基金公司持有自家开放式基金的期限不少于六个月,而封闭式基金在到期前则不能卖出。所以,这一政策使得基金公司想自购资金必须要看好半年之后的市场环境,基金的自购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地反映出基金对于后市的看法。另外一方面,不少专家对于通过自购旗下基金这种方式非常认同,将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基民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利于实现基民利益的最大化。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