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A股股票基金,QDII“寒冬”已过?

发表日期: 2008-05-12 00:00:0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张炜
  ■本报记者 张炜
  QDII最近几个月的表现,超过了国内的A股股票基金。这让“生不逢时”并至今大多亏损严重的QDII有了喘息机会,似乎初步证明了其规避单一市场风险的价值。
  一项统计显示,2月QDII基金净值涨幅达到3.32%,超过同期国内股票型基金0.44%的涨幅;3月份QDII基金净值平均下跌9.51%,远低于国内股票基金14.86%的平均跌幅;4月份,国内股票基金平均回报为2.88%,远低于QDII当月7.39%的回报。
  QDII表现之所以胜出一筹,主要是以香港股市强于国内A股市场。拿恒生指数来说,今年2月、3月、4月的表现分别为3.37%、-6.09%、12.72%。相比之下,上述三个月的上证指数分别为-0.80%、-20.14%、6.35%。
  A股大跌严重拖累了国内开放式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QDII则在港股反弹中“借光”。至于港股的反弹,与美国股市有很强的关联。A股市场则因为自身原因,与海外股市之间出现了“跟跌不跟涨”的尴尬。若不是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刺激形成了“4.24行情”,A股市场的状况可能比现在更艰难,国内股票基金落后QDII的差距也更大。
  由于QDII与国内股票基金的表现差异,不同的投资选择势必收获截然不同。有投资者在3月14日通过网银分别申请购买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和上投成长先锋基金,成交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677元和2.7311元。到了5月8日,上述两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735元和2.6300元。换句话说,属于QDII的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期间涨了8.57%,属于国内股票基金的上投成长先锋基金则跌了3.70%,两者涨跌差距大于10%。可惜的是,QDII此前的亏损较多,真正抄底买入而赚钱的客户不多。更多投资者只是在低位补仓,降低自己的持仓成本,相对减少了亏损。
  若细究QDII的反弹成绩,可以发现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上月,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上涨了12.72%、17.77%,但国内没有一只基金QDII的涨幅超过10%。上投摩根、南方、嘉实、华夏、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旗下的QDII产品,4月份单位净值的涨幅分别为7.78%、6.23%、9.24%、6.38%、4.76%。再看银行系QDII,更是远低于港股的反弹幅度,有的产品当月涨幅未能超过5%。例如,中国银行的“中银稳健增长R”和“中银新兴市场R”,4月份的涨幅分别为4.66%、4.38%。4月1日至29日,建设银行的“海盈1号”和“亚洲创富精选”,单位净值分别上涨了3.78%和5.98%。
  QDII的表现逊色于香港主要股指,至少有四大原因。一是现有QDII大多以港股为投资热点,但并不全部投资于港股,若其投资的其他市场不及港股强势,整体业绩就会受到拖累;二是QDII受到仓位限制,主要是银行系QDII不能全部投资于股票资产,例如,工商银行“东方之珠一期”的上限是50%,3月末的实际持股为44.2%;三是不少QDII的操作趋向保守,在海外市场震荡的压力下,降低了股票资产的持仓比例。“中银新兴市场R”3月底持有股票基金的比例为65.82%,而在2月底是77.13%。四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吞噬”部分海外理财收益。“中银稳健增长R”公布的2008年一季度运作情况报告显示,该产品去年4月12日成立到今年3月底,期间人民币升值了9.23%。
  虽然影响因素诸多,但从投资者的预期来讲,往往把QDII、基金等代客理财产品与是否能跑赢大盘做比较。国内股票基金在牛市中跑赢指数的有一大批,因此,其创造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市场眼球。相比之下,QDII去年下半年大量问世以来,非但没有创造跑赢海外指数的优异成绩,而且经常追不上自己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东方之珠一期”上周五刚公布的年报显示,产品设立的最初6个月,其股票部分的组合表现温和优于基准指数,而近几个月,之前表现较好的股票出现调整,因此股票投资的表现逊于基准指数。
  对QDII来说,“寒冬”还未过去。一是需要用业绩来证明自身价值,特别是能否跑赢基准指数;二是美国次贷风波并没有画上句号,海外市场的震荡仍会“此起彼伏”,上周后三个交易日,恒生指数连跌三天,其中周三和周五分别下跌2.48%和1.52%,就足以告诫投资者,市场风险依然存在。若考虑到国内股市相对较大的跌幅,以及后续利好政策的护盘效应,QDII远没有到因为跑赢国内股票基金而骄傲的时候。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