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试金石
发表日期: 2008-05-10 00:00:00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万如海
以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共同基金,是过去两年储蓄资金搬家到股市的主要途径。如果共同基金仍能吸引大量普通居民入市,目前指数的反弹可能会更高一些。而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将管理新基金的发行情况,或许是共同基金2008年规模扩张能力的“试金石”。
A股反弹在持续两周之后出现了停顿,反弹到此结束还是短暂休息?如果不是反弹,那有没有一些因素可以造成市场反转?
先来看基本面,过去两年大牛市的一个基本逻辑是:只要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那么,作为表象的本币升值、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就会再度出现。从一些要素(如人口结构、产业周期、储蓄率)来看,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是,以高油价为代表的资源价格膨胀,已经替代人口结构因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过去数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在廉价资源的基础上,并且以单位增长的高耗能和巨大的环保代价为特征。从一般经济学理论看,价格上涨是制约“不经济”的使用资源行为的有效手段。因此,随着资源价格暴涨,同时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汇率上升,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基础可能将动摇。
至于企业获利能力,从宏观层面看,与以上逻辑相类似,中国企业的高增长是建立在诸多有利条件之上的。在融入全球竞争并且经过了一轮高速成长之后,中国企业首次遇到了“内部货币紧缩”和“外部经济衰退”的双重夹击,多数企业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经受冲击,恐怕很难乐观。
正如吴敬琏教授近期演讲的题目所言:“改革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期,经济软着路的出路在于转变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模式。由此来看,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还有漫长和艰难的路要走,这个调整期会有多长?经济回落会有多深?都还是疑问。只有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得更加灵活了,反映增长与通胀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才会出现有利的变动。而现在,我们还只能面对一个比较差的“菜单”,如果不肯牺牲增长速度来压通胀,或者为了短期CPI指标就不敢放开一些关键价格,这样的承受力是否能够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这也是要存疑的。
从以上分析,笔者已经基本排除了基本面支持股市反转的可能。那资金推动有没有可能?
由于A股估值偏高、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股价表现经常决定于资金与筹码的供求关系。从特定结构投资者来看,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保守型机构投资者不会轻易改变投入二级市场的资金比例。而多数普通居民并非逆向投资者,很难想象他们在去年那样的大牛市中都没有入市,却在今年开户入市。已经在场内的散户投资者在经历了暴跌之后,对股市获利的预期已经大幅降低,反弹的时间还短,此前亏损的记忆远远没有消退,这时候指望他们整体上大幅追加资金也不现实。最后剩下可以吸纳入市资金的只有共同基金。
过去两年的大牛市中,以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共同基金,是储蓄资金搬家到股市的主要途径,其规模扩张速度呈几何级数,即2005年下半年(牛市初期)20万新增开户;2006年(牛市中期)200万新增开户;2007年(牛市末期)2000万新增开户。如果共同基金仍能吸引普通居民入市,加上印花税下调降低了交易成本,指数的反弹可能会更高一些。
或许,王亚伟将管理新基金的发行情况,将是共同基金2008年规模扩张能力的“试金石”。
王亚伟目前保持着中国共同基金行业的若干纪录,例如任职基金经理的年限、在一家基金公司服务的年限、管理一只基金的年限等。与他同时期加入共同基金行业的人,或者转为管理者、或者去做私募,仍然在做基金经理的很少,在2007年的牛市以及随之而来的暴跌当中,各个阶段均排名靠前、表现出“全天候”投资能力的更是独一无二。
共同基金的销售很讲究“品牌效应”,当初彼得•林奇打算退休时有很多基金公司找他,希望借他的名字来发行新基金,因为这是最好的广告。对于中国的共同基金行业来说,王亚伟无疑是最具品牌效应的基金经理之一,再加上他原来管理的基金长期封闭,无法购买。现在华夏基金公司祭出这张“王(亚伟)牌”,就是看到了投资者早早被吊起的胃口。
如此一来,A股未来走向的判断就很简单,如果王亚伟拟任基金经理的这只新基金被火爆追捧、大量超额认购,资金推动型牛市就尚有一线可能;如果连王亚伟的号召力都反映一般,基金发售状况理想但是没有出现疯狂认购,那就基本可以认定2008年A股不会有大的作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