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止跌企稳 银行QDII突围
发表日期: 2008-04-26 10:12:5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汪宏忠
在A股市场连续数月的下挫中,投资境外市场的QDII产品从低迷状态出现回升。
曾经万众瞩目、被寄予极高希望的银行境外代客理财业务(QDII),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共推出了近250款产品,除了一些早期的产品外,几乎现有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浮亏。尤其2008年的次贷危机更是给QDII雪上加霜,大部分产品净值的季度损失都在20%左右。QDII的亏损面和亏损程度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亏损过半的QDII产品,QDII令投资人退避三舍。
QDII在危难之际自然遭到市场的离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第四季度,银行QDII产品发行数量达到93只之多,但2008年一季度,QDII的发行数量剧减到40多只,也低于2007年三季度的发行数量。中资银行除了招商银行在年初有一款产品推出,其余银行保持集体沉寂。但QDII产品似乎并没有坐以待毙,机构也没有一味看淡QDII市场。2007年在QDII业务上保持观望的渣打银行在2008年加大了QDII产品的发行力度,推出了30多只QDII产品,在3月份全球市场极度悲观的气氛中更是逆势而行,发行了近20只新品。东亚银行3月份也有多个新品上市。
尽管集体看淡QDII,也出现了巨亏的QDII产品,但相对于中国A股市场2008年第一季度40%以上的重挫,QDII带来的损失并不算太惊人,有些产品有到期保本安排,而赎回的成本较高,客户赎回的动机受到抑制,使得这些产品的赎回压力也并没有明显释放。
而从最近一个月所有产品的表现来看,QDII正在摆脱谷底,大部分产品已经开始止跌企稳。作为QDII主力的汇丰银行,其海外基金型QDII除两只继续小幅缩水,其他产品净值均出现回升,最大升幅接近7%。QDII的另一派主力--基金QDII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值回升,浮亏在逐渐减少,这也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在中国内地股票和基金一路杀跌和赎回的恶性循环过程中,QDII的结构性投资策略和多元配置也在显现它的独到之处。QDII产品中有一部分运用了固定比例投资组合策略、连动配置资产策略的投资品种,通过固定收益和权益类投资的静态或动态组合,锁定、平滑了权益投资的风险。大家注意到东亚银行的"利财通"给客户带来了60%的巨大亏损,主要是产品全部挂钩港股,且没有有效防范跌幅30%的风险。而东亚银行的另一款"基汇宝"产品,则使用连动资产配置,基本渡过了难关,产品到期保本,至今资产浮亏约5%,2007年5月以来公布的净值最大跌幅也只有6.7%。光大银行"同享一号",从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底净值跌幅约4%,这也是净值的最大跌幅,结构化产品的保本技术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有效控制了投资的风险。这类产品值得投资者关注,也值得内地投资机构借鉴。
除了投资结构的安排以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也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如资产组合商品期货、债券、汇率等多类金融资产,投资分散于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不同板块,降低了投资组合的夏普值和标准差。在股市震荡加剧之时,债市的稳健显现了投资价值,2007年亚洲债券的收益率超过全球权益投资的收益率,利用债券等不同风险品种来整合QDII产品无疑是结构性QDII产品的新出路。
全球股市的企稳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为QDII突围提供了机会。从MSCI全球指数来看,虽然全球指数(YTD)今年至今跌幅超过8%,但跌幅在逐渐收窄,最近一个月指数还略有回升。市场环境压力的缓解,加上QDII自身产品设计策略的审慎化,将有助于银行QDII的突围行动。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