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 十年一剑 厚积薄发
发表日期: 2008-04-18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余喆
□本报记者 余喆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十年基金风雨路,华夏基金人不断地以点滴的努力,最终汇聚起1200万投资人的信任,成就了华夏基金的飞速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
十年跬步的积累,恰逢爆发式牛市的机遇,华夏基金以良好的成绩给自己的第一个十年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截至2008年3月底,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2476亿元,累计为投资人分红313亿元。在过去的2007年里,华夏基金所管理的基金及组合创造了890亿元的收益,为1200万投资人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去年底,在股票型、偏股型及平衡型三大主力基金类型中,排名第一的全部为华夏旗下基金。年度冠军华夏大盘精选基金2007年净值增长率高达226.24%,在所有基金中位列第一。从持续回报能力来看,华夏基金的成长性同样良好,旗下第一只基金产品基金兴华至2007年底已累计取得了1085%的净值增长率。
“过去两年市场的整体情况不错,这是客观原因。华夏基金抓住机遇,控制风险,坚持努力,同时也很幸运。”历经十年风雨,带领华夏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掌门人范勇宏以淡定的语气总结了华夏基金成功的原因。
十年来,华夏基金经历了股东的大换血,曾经的七个股东因自身财务问题或政策原因到现在为止全部离开,三个原始股东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及中科信证券已经湮没在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之中。十年来,与华夏基金共同起跑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境地迥异,有些甚至已被后起之秀迎头赶上。然而十年来,华夏基金却从最初的默默无闻成长为如今的业内焦点,从早期的低调含蓄转变到现在的成熟内敛。经过十年的积淀,无论是在投研实力还是在影响力上,华夏基金都已经成为国内基金业的中流砥柱。
是什么样的土壤,结出了华夏基金成功的果实?“君子和而不同,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在基金业这一高度市场化的行业里,华夏基金最终积淀出一支相对稳定的团队,恰恰来自于公司上下对“为信任奉献回报”这一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而正是源自对团队的信任和对信念的执着,成就了范勇宏的从容不迫。
华夏基金成长的十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壮大的十年。这十年,中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股市既有疯涨也有暴跌,无数的企业被淹没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之中。然而,淘尽黄沙始见金,华夏基金人始终不忘“为信任奉献回报”的企业宗旨,时刻将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年风雨,始终如一。这才有了在产品设计上的不断创新,推出国内首只优化指数基金、首只纯债券基金、首只ETF基金;也才有了“封转开”上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推进首只“封转开”基金的顺利转型;才有了旗下各基金业绩的齐头并进,为投资者奉献了丰厚的回报。
百花齐放的背后
王亚伟的敏锐,孙建冬的灵活,张龙的均衡,韩会永的稳健,华夏基金的投研团队可谓群星闪耀,各领风骚。而不同风格的基金能够百花齐放,背后正暗合了范勇宏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众所周知,基金公司最重要资产是人,但成功的人并不是孤单独立的,而是在一个特有的土壤和团队背景当中成长起来。历经多年积淀,华夏基金的投研团队吸收了大批海内外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及出众的研究实力。这其中既有王亚伟、刘文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也培养了孙建冬、张龙等一批年富力强的新锐。
但如何令一群性格各异、风格不同的才俊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这就需要在统一的投研制度下注重对基金经理个性的发挥。正如华夏基金投委会主席王亚伟所说:“强大的研究平台可以让公司旗下基金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保持科学性。而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每一位基金经理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充分发挥基金经理的个性,就是艺术了。”
依托“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华夏基金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研究平台,对投资构成强有力的支撑。各基金经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华夏基金在投资管理方面展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和前瞻性,力争做市场的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岳阳兴长、浙大网新、岳阳纸业等一大批不被市场关注的股票被华夏基金逐一“发现”,并最终得到市场认可,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同时,随着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华夏基金也在不断完善投研流程。“每年的市场都不一样,投研模式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正体现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确实需要时间积累。”范勇宏表示。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磨合,华夏基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投研流程。在基金公司的投资运作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决策,始终是一个全行业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衔接研究与投资两端,华夏基金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团队,通过加强对内外部研究成果的整合,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吸收转化效率,系统性地发掘把握投资机会,提高投资研究的整体绩效。
在强大的投研平台和完善的投研流程的基础上,华夏基金逐渐形成了稳健与共享的投研文化。一方面把风险控制和稳健运作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通过共享鼓励思想间的碰撞与充分交流,最终形成被业内公认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团队。
我们一直在努力
身处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华夏基金深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因此华夏基金任何时候都必须像新公司那样不断努力,绝不能因自己是老公司而沾沾自喜。”
2008年,摆在华夏基金人面前的是更加变幻莫测的市场和更多投资人的托付,范勇宏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的确,今年我们将面对资本市场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更加努力。”
同时,随着QDII、专户理财等业务的起步,华夏基金面临着多条战线的考验。对此,范勇宏表示,华夏基金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规则,引入更多的优秀人才,总结经验教训,跟踪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并从专户理财、企业年金和QDII业务入手,进一步改进投研流程,加强风险控制,力争实现客户资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十年磨一剑,肩负着1200万持有人的信任,范勇宏表示,“尽管我们尚欠缺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成熟的长效激励和约束手段,但华夏基金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在困难与变革中,在熊市与牛市中,我们一路走来,历尽颠簸,但也培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变革创新的精神。还是那句话:我们一直在努力。”
■专家点评
华夏是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到2007年底,该公司共管理着16只基金产品,产品线完整。与此同时,公司管理规模持续保持在行业前列。
2007年,华夏旗下多只基金取得优异业绩,整体突出的业绩表现及多只基金业绩的齐头并进来源于管理团队建设的成功及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在投研团队上,华夏基金经历了近10年的积累,拥有国内最大的投研团队之一,基金经理均具备5年以上证券从业经历,管理经验丰富。在投资管理上,依托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研究平台,对投资构成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在风险控制上,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三季度末,随着市场估值水平的不断推高,公司旗下多只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主动降低仓位,整体仓位平均下降7个百分点。在2007年四季度上证指数下跌5.24%的背景下,华夏旗下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整体净值增长0.44%,是仅有的7家净值上涨的公司之一。(天相投顾基金研究组)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