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扑向低风险产品“怀抱”

发表日期: 2008-04-18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陈墨
  本报讯 基金曾以神话般的赚钱效应吸引民众疯狂抢购,回归平淡后,神话也随之破灭。股票市场的大幅调整让投资者寻求资金的避风港,纷纷扑向低风险产品“怀抱”。
  基民很“受伤”
  基金净值随股市缩水导致基民很“受伤”。根据天相数据统计,从去年6月12日至今,全部偏股型基金亏损了0.55%。这就意味着去年6月中旬以来入市的基民都是亏损的。
  特别是今年几乎单边下跌的市场,新进的基民损失更为惨重。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沪深两市总市值从去年底的32.71万亿降为3月底的22.67万亿,共缩水10万亿。而基金光因为净值缩水就有6000亿左右,其中封闭式基金分红大约有8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今年以来全部偏股型基金(除封闭式基金)的份额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6.67%。
  实际上,去年中期开始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进行大规模的持续营销,用分红、拆分等方式扩大基金规模。基民人数多为6月份之后增加的,显然这一次“受灾”的范围很大,后果很严重。
  资金寻求低风险
  此前基金巨大的赚钱效应让投资者开始正视理财,但买基金不但不赚钱还亏钱的现实,让投资者只能寻求他法,从而纷纷扑向低风险产品的“怀抱”。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居民储蓄存款激增。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户存款增加14978亿元,同比多增3927亿元。这和去年居民储蓄存款大量流出形成冰火两重天。
  除了把钱存进银行赚取利息外,在通胀预期加大的情况下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了民众们首选的目标。根据一位商业银行的理财分析师表示,从去年10月份开始银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就很好卖,排队购买的现象屡见不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一共发行了1200多只理财产品,绝大部分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部分的募集规模在4000-6000亿元左右。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基本每个月都可以买到100多亿元,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同样低风险的保险产品在一季度也增长明显。
  除了躲进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一避风港之外,持币观望的民众也不在少数。根据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3月末A股空仓账户数达到6714.69万户,占期末A股账户总数的59.12%。这一数据很说明问题,近期热钱进出也非常频繁,据可查的数据来看一季度进入的热钱规模就达到千亿以上,有专家表示,虽然这部分钱的去向不明朗,但预计更多的可能会选择低风险类投资产品。
  首发募集资金最高———嘉实策略增长基金
  2006年12月13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首发募集419.17亿元,高出此前首发募集最高的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创造的184亿元纪录的2.3倍,接近2005年全行业39只偏股基金424.39亿元的总发行规模。
  首日认购金额最高———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
  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当日认购超千亿人民币,刷新了由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所创造的首日900亿元的基金认购纪录。
  首只比例配售———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
  2007年4月,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首次启动比例配售,确认认购比例为56%,首发募集资金114亿元。  (金一鸣)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