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当道公募私募旗鼓相当
发表日期: 2008-03-10 10:21:0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王欣
在本轮大牛市行情中,阳光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专家理财能力明显超过散户。本报资料图片
对于高估值的恐惧,使阳光化的私募基金在2007年的整体表现不敌公募基金。那么,经过新一轮的调整洗牌,"船小好调头"的私募基金似乎有了更大的机会。经历了4个多月的调整,市场普遍预期私募今年的起步状况会好于公募。
实际表现又怎样呢?记者将深国投及平安信托旗下的私募产品与公募基金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数据显示,尽管私募产品在数量上要远少于公募,但是业绩分化却剧烈得多,其业绩领先者的表现更为突出,但是业绩落后者也出现了更深的跌幅。整体看,两者的表现仍旗鼓相当。
公募私募基金收益接近
根据国金证券的统计,2007年度非公募证券类集合理财实际管理人总体投资管理业绩中,江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云南信托、中金公司分别以163%、146%和142%的实际资产净值增长率名列前三甲。尽管这种总体投资业绩与公募基金的单个产品无法直接对比,但是可以认为,在不考虑业绩提成的因素下,两者的第一集团军基本处于相当水平上。
今年1月份,有业界统计,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开始出现超出迹象。但记者在对平安信托旗下诸产品的净值表现进行统计后发现,这种迹象并不明显。
平安信托旗下除去打新产品后的14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从去年底到今年2月底,两个月的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8.7%,而同期上证综指的跌幅为17.35%,显示私募产品的整体表现好于大盘。其中,有3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表现最好的是去年6月成立的平安证大增长二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净值增长率为5.7%。但是,业绩波动最大的晓扬中国机会一期则出现了28%的跌幅,相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近34%。
相比之下,根据晨星中国的数据,截至3月7日,有5只偏股型的公募基金产品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排名首位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为3.63%,而排名靠后的长盛中证100的净值增长率为-17.94%,如果去除指数型基金,偏股型基金的前后差距约为20%左右。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这两类产品的第一集团军业绩水平十分相近,一些成立较晚的私募产品如平安证大二期、三期、平安财富•淡水泉,与公募的华夏大盘一起处于领跑位置。
私募基金灵活优势凸显
如果将考察对比的时间段放长一些,将股指的整个调整过程都放进来看,可以发现,私募基金在大盘遭遇系统性风险时,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优势。尤其在当前主题性投资活跃、小股票表现强于大股票的市场环境下,规模普遍较小的私募基金更容易取得突出的业绩。
从深国投旗下证券信托产品的最近6个月的净值增长情况来看,20只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超过了1%,而同期大盘的跌幅高达18%以上,所有产品全部以较大的幅度战胜了指数。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以上海涌金投资为投资顾问的"亿龙中国"产品,成立于2006年4月的第1期产品最近半年收益率为18.12%,第2期的收益率更高达31.83%。这一表现不仅在私募产品中遥遥领先,也把公募基金最近6个月回报第一名华夏大盘远远甩在身后。
这种操作灵活的优势,在一批公募基金经理倒戈私募阵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去年11月是整个市场调整的开端,也是一批私募产品集中成立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成立的6只公募股票型基金中,除了1只指数型基金外,其余5只截至3月7日的净值增长都在-6%至-9%之间,这表明,这些基金大都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建仓策略,但是3个月的建仓要求使他们的表现也大致相当。
不过,在深国投的信托产品中,2007年11月以后成立的10只产品中,业绩分化却相当明显,表现好的如前长率盛基金公司的金牛基金经理田荣华掌舵的武当1期,截至今年2月10日的净值增长已将近12%。但是,同期成立的开宝1期和金域蓝湾的净值增长率却是下跌12%以上。这表明,私募基金在投资策略及股票仓位上拥有更大的个性化选择余地,基金经理的判断及策略可能会对基金表现产生更大影响。
专业理财市场竞争加剧
实际上,基金净值的短期表现及排名并不是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对比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业绩表现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忙投资者作出自己的投资选择。尤其是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普遍预计,单边牛市很难再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将受到更大考验,投资者在作资产配置时必须考虑到公募与私募的各有所长。
记者在作分析研究时,最受困扰的是私募基金公开资料的缺乏、不系统。这也许是私募基金只向私募客户开放的缘故。但对广大投资者而言,这也使得投资者很难全面地掌握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偏好,从而作出比较、判断。
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募基金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与规则的约束,基金经理个人的判断影响相对较小。而私募基金可能会把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选择不同的基金经理及产品,会使今年的投资收益出现巨大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普通的基民,尤其是一些没有什么股票投资经验的基民,可能更适合于投资公募基金。而一些资产规模较大,希望有更个性化选择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私募渠道进行投资。
业内认为,随着基金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真正的竞争应该在专户理财与信托、券商的私募业务之间展开。在资金门槛上,基金的专户理财最高,而信托产品、券商专户理财相对较低。一位基金业界人士分析说,当前,无论选择哪一类的私募,大部分客户的投资要求仍然是最大限度地谋求高收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普遍较强。业内预计,今年的专业理财市场,各类基金经理之间也面临一场"血拼"。
单纯从收益上讲,私募产品要想赚出自己的业绩提成空间,使投资者的最终收益战胜公募基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委实不易。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