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滞销 银行“兜底”

发表日期: 2008-03-07 00:00:00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作者: 冉启国
  银行“兜底”基金,自己“吃进”代销额度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手段。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私下向记者透露,每次销售基金时,银行都会派给内部员工一些销售任务。如果任务完不成,就要“内部处理”,让银行员工按一定的份额把这部分未销售的余额买下。
  基金密集发售 代销银行门可罗雀
  “去年,新基金发行演绎了种种神话,但今年,这种神话已一去不复返了,一日售罄场面已经成为传说。从一大早排队买基金到现在的无人问津,不仅让基金公司发愁,也让我们这些代销银行有些不安。”建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以来,先后有南方、建信、浦银、中银、天治、东吴、富国、万家、信诚等9家基金公司旗下股票方向基金获批发行。南方、建信、中银等已进入发行期,其余基金正在积极准备,预计大都将在3月份发行。同时老基金拆分也掀起一波高潮,信诚精萃、嘉实成长收益、银河稳健已在2月底实施拆分,进入持续营销期。跨入3月,又有多只基金正在或即将拆分,如万家公用事业3月3日拆分,宝盈鸿利3月4日拆分,国泰金龙、鹏华行业成长3月10日拆分,此外还有国联安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获准拆分。目前已知至少有8只基金将要或正在拆分并展开持续营销。如此密集的档期使不少基金发行出现了重叠,如3月3日有中银策略和交银债券两只新基金同时发行及万家公用事业基金实施拆分,3月10日有国泰金龙和鹏华行业成长同日拆分,浦银新基金也拟于当日发行。
  “首批发行的两只股票型新基金的良好销售势头可能只维持了一周的时间,销售热从上周就开始逐渐退潮。数据分析显示,盛元红利、建信优势两只基金上周单日平均募集金额仅为3亿元和1亿元左右,远远低于销售第一周单日募集7亿、8亿元的水平。密集发行将考验市场”上述建行人士指出。
  “今年以来,跟去年的销售比差远了。”建行分理处一位工作人员摇头说:“去年3月,建信的一只基金上市,一个上午就把这边的配额销售完了,有个客户想买10000份,最后只配了4000份,而今年3月却是门可罗雀。”
  “2月18日起,南方盛元红利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和建信优势动力基金同时登场,其中南方盛元红利限量发售80亿份。而截至2月20日,据统计数据表明,南方盛元红利基金3天募集的金额才逾35亿元,离60亿元—80亿元的募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了市场的萧条。
  同样,记者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基金代理处了解到,现在仍旧没卖完的不仅有上述两只基金,还有上投摩根和华安基金旗下的两只基金,这两只基金从春节前卖到节后都还没有卖完。
  市场深陷低迷 基民情绪一落千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基金经理、银行人士都普遍认为,新基金审批的加速,第二批股票型基金本周开始加入发售大军,而同时市场相对低迷,这些因素都导致新基金的发行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以南方盛元红利为例,其头一周募集资金已超过40亿元,单日平均募集8亿元资金;而销售进入第二周后,从上周一至上周三该基金募集资金再次增加10亿元左右,三日平均每日募集资金仅约3亿元。而同期发行的建信优势动力遭遇的情况也是类似,截至上周五的募集资金规模约40亿元,显示出建信优势动力上周平均每日募集资金仅为1亿元左右。而在销售的第一周内,两只股票型新基金平均单日募集资金分别为7亿、8亿元,这意味新基金募集从第二周开始便逐级滑落。”
  “首批新基金头一周发行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审美疲劳’开始在市场和投资者心态上显现出来,同时市场继续出现震荡调整态势,基民入市的信心也遭受打击。”中银基金公司李先生分析指出。“中银基金日前公告,旗下第五只开放式基金——中银动态策略股票型基金于3月3日至3月28日发行,规模上限为120亿元。但截至目前,我们还不能公布该基金的销售数据,真实情况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了。”
  种种迹象显示,基民的情绪已一落千丈。相关数据显示,上周基金开户数据为9.8万户,较前一周明显减少。记者了解到,基金开户前一周的数据达到了11.8万户,创下了2月份基金开户数的最高点。由于该周有南方盛元、建信优势两只股票型新基金同时首发,且两只新基金一周募集资金超过75亿,因此前一周的基金开户数出现增长也就不难解释。而尽管新基金在上一周内继续募集,但上周基金开户明显减少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新基金销售数据的回落。
  高额利益驱动 银行责令员工兜底
  “我们在一个区零售只卖了8万。”一家基金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昨日无奈地说,公司这只基金离发行期结束只有一周左右,而成都地区上亿的销售目标远未完成。不过他透露,代销这只基金的银行已经承诺,要求银行员工内部“消化”既定的销售额度。
  “每只基金的销售任务摊派到每个营业部,完不成任务的营业部要倒扣钱,而且与整年的绩效挂钩。”成都一大型国有银行的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
  该员工说,这样的摊派从今年才开始的。“今年我们银行代销的第一只基金,因为到期没有完成任务,营业部的每个员工被扣了500元。近期我行又代销了另外一只基金,听说该基金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了募资规模,但我们营业部没有完成任务,不知道会不会再被扣钱。”上述员工表示担心。
  “银行员工自掏腰包买基金没有手续费;自掏腰包买1万元的基金,就有500元的奖金。如果你这个月有拉5万元存款的任务,如果你买了基金,你就不用再拉别的存款了。”另有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该银行摊派员工购买基金的具体措施。
  “其实,银行摊派员工卖基金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中国银行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在以前熊市时,不少银行也都出现过“摊派卖基金”的情况,甚至以返还所有手续费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申购基金,实在不行的话,就让银行员工自掏腰包来买。
  既然销售任务的完成只能依赖内部摊派,对这种非正常的销售形式,银行为何兴趣不减?
  一位基金业人士透露,在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合作中,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代销费、托管费和交易费,其中托管费是固定的0.25%,以一只基金平均资产规模40亿元计算,一年下来的托管费就可达到1000万元。同时,托管银行也是基金的实际资金持有人,部分闲置资金带来的衍生贷款使银行的收益绝不仅仅只是0.25%。利益驱动之下,银行往往努力争取托管行地位。而银行要成为新基金的托管行,一般代销基金量要达到基金规模的一半以上。于是,为了多卖基金,一些银行开始向内部员工摊派。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