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2008年只有一次中线机会

发表日期: 2008-01-28 13:25:5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1月21日以来,全球股指大跌,A股市场以中国石油(601857)、万科A(000002)、工商银行(601398)、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信证券(600030)为代表的大蓝筹加速下跌,并带动A股全线大跌。

  这些"大家伙"代表了能源、地产、金融三大板块的中期走向。从1月14日起,这些"大家伙"下跌了17%~32.21%,跌幅巨大。投资者的疑问接踵而至:"大家伙"们为什么联袂下跌?暴跌是合理的价值回归,还是被恐慌性抛售"误伤"?其真实价值究竟如何判断?对投资者而言,"大家伙"的下跌,究竟是机会敲门,还是风险的开端?

  "大家伙"为什么下跌?

  初步分析,引发这些大蓝筹下跌的原因至少有六点。首先是国际股市的大跌。受美国次级债危机真相渐次浮出水面的影响,美国、日本和欧洲股指都已经跌破了2003年以来的长期上升趋势线,也导致恒生指数大跌,进而影响到红筹股和国企股大跌,再影响到内地股指大跌。中国石油H股(0857.HK)从1月9日最高价14.32港元开始下挫,1月22日一度探底9.58港元,引发了内地中石油的大跌。

  其次,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月16日宣布将于上半年推出创业板,直接导致机构博弈"多杀多"。迄今为止,不少游资在创业板上长线运作,只要看一看复旦复华(600624)、紫光股份(000938)、力合股份(000532)、大众公用(600635)的走势,就能明白其中奥妙。游资的利益所在,是将跟风资金从大蓝筹上吸引过来,让机构搭好的轿子无人可抬,从而让机构资金"多杀多"。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巨量机构资金在"大家伙"们身上运作,其最后的底线是万一失手,还可以留住筹码,以便股指期货推出时有所准备。但时至今日,创业板将于上半年推出的消息出台,而股指期货却反而遥遥无期。这一结果直接导致大批机构资金夺路而逃,从而引发"多杀多"局面。

  大蓝筹集体大跌的第三个原因是地产调控和行业"拐点"问题。这是前期一直就有的,但不是根源,只不过在大跌中问题变得更加明显。

  另外,平安推出的巨额融资方案杀了机构一个措手不及,由此引发保险及证券股集体下挫。与此同时,2008年机构总体上不太看好后市,并由此带来对证券业利润和保险公司投资二级市场利润的严重担心,也是导致保险和证券类股票大跌的原因之一。

  此外,市场担心来自管理层的"指数压力"。2008年政府的金融政策中,"双防"(即防股指泡沫和房价泡沫)乃重中之重。这种情况下,市场自高位下调,砸出未来的上涨空间,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了。砸什么最有效?自然是大家伙。

  最后,市场自身已经运行到了大盘蓝筹股大跌的阶段。2007年10月以后,以大盘蓝筹股为上涨核心的牛市第二时期第三阶段宣告结束,紧随而至的自然是大盘蓝筹股的调整。而前述五个因素的合力,导致大盘蓝筹股在调整之后再度大跌,多少有些出乎某些人的意料。

  是机会还是风险?

  市场对个股的估值一直是动态的,市场的走势也是动态的,股票走势图形在很多时候是会说话的。比如万科A(000002.SZ),此前已经做了一个为期近5个月的复合头肩顶,如果以此来量度其跌幅,市场将其往下打压实属正常。

  当然,从企业的内在估值来看,在市场低迷时期,万科A动态市盈率达到30倍甚至20倍,都是有可能的。现在市场担心行业拐点出现,因此在大市下跌的时候,万科A也随之大跌。而在市场亢奋时,其动态市盈率可以高达近60倍。再比如保险股和券商股,市场大跌,其业绩增速自然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市场估值。但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还要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参考个股形态、均线、周期等技术性因素来考量。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大家伙们"的下跌是机会还是风险?应该说,下跌是大盘蓝筹股股价高企风险的释放。随着股价越来越低,长期投资风险只会越来越小。但对短期投资者而言,在一轮中期下跌过程中持股,风险不能不防。

  现在的问题焦点,转移到什么时候做多大盘蓝筹股。做多的时机选择恰当,机会自然大于风险,反之,即使中长期风险不太大,投资者仍将饱受短线套牢之苦。因此,"大家伙"们在2008年到底有怎样的机会,成为大家决策的前提和关键。

  笔者的观点非常明确:2008年,"大家伙"们只有一次中线投资机会--注意,不是长线。以波浪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次调整属于C浪调整,调整结束后,大盘蓝筹股将会有一波中线大反弹,教科书上叫做"大B浪回吐",其规模大约相当于2007年7月至9月题材股的反弹。这是它们唯一的中线机会。真正的长线机会将会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极有可能是秋天。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进场合适?这取决于C浪杀到什么地方。个人认为,C浪结束于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进场就最合适。C浪除了杀出未来的上涨空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策任务,就是利用周边股市利空的环境,倒逼出政府的利多政策,例如最为关键的印花税单边征收政策。2008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严酷,交易成本几乎将吞噬全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加上融资及再融资,资金需求总额可能超过1.2万亿元。而流进市场的资金明显不足,前三年资金流的正循环,正在被负循环所取代。这种情况下,改变股市印花税收取政策,已经是后续政策的重中之重。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打下股指。因此,个人认为,年线应该被跌破。年线不破,就不会产生足够大的震动作用--在管理层眼中,年线应该是他们的重要防线。

  相关新闻:

  1600亿"惊吓"市场平安能否翻身

  1月21日,中国平安(601318.SH,2038.HK)将近1600亿再融资方案使这只A股上市不到一年的股票遭遇第一次跌停。

  方案公布当天,上证指数下跌了279.44点,跌幅5.14%。中国平安A股跌停,中国平安H股跌幅为6.33%;翌日,中国平安A股再次跌停,H股则继续下跌12.49%。此后一周,中国平安的"过山车"行情仍让投资者心有余悸。

  在A股市场已经明显转弱的情况下,平安如此超规模的再融资惊动了整个资本市场。对于巨额融资所得投向何处,平安三缄其口。在国内保险投资领域不断放宽的背景下,平安确立的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元发展战略能否在这次颇受争议的再融资中提速也备受关注。

  再融资出台之后

  1月21日,平安发布再融资公告称,拟进行总规模达16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其中拟申请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发行价不低于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均价),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两者相加,其再融资规模接近1600亿元。

  "平安的再融资规模相当于又发行了两只大盘股票。"龙胜咨询公司的理财分析师尚小军说。此次平安再融资总规模远超过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两起较大规模的IPO--中国石油(668亿元)和中国神华(665.8亿元)的融资总和。

  对于市场如此反应,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始料未及。"据悉,1月21日,平安集团接到无数质疑电话,投资者认为平安是此次A股暴跌的始作俑者。当晚,平安高层召开临时会议,准备释疑并给市场一个答复,但随后一个小时宣布取消解释性新闻稿的发布。

  平安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消息公布后股票的跌幅是有准备的,毕竟融资规模庞大。"平安公告称"拟增发股票的发行价不低于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均价",对此,上述人士说:"消息出来后股价下挫,会跌出一个空间,让申购人在价格上有赢利空间参与投资。如果投资者心理价位是100元,跌出20%~30%是意料之中的。"

  远期利好

  尽管再融资方案招致市场骂声一片,但分析师仍看好中国平安。

  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认为:"本次增发的资金量足够平安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进行重大并购。在国内,收购银行的可能性高于收购保险公司,但难度也大。在国外市场,类似于'参股富通集团'的投资可能性较高,而控股投资的可能性较低。"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27亿美元收购欧洲金融巨头富通集团4.18%股权,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成为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收购一系列行动的亮点之一。担任此项交易的财务顾问摩根大通并购专家顾宏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类似于这种并购行动在2008年还将扩大,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果平安有下一个海外收购的目标,仍将锁定在金融服务机构。"

  海通证券给予中国平安A股2009年6月底的目标价格为121.43元。海通证券保险分析师潘宏文认为:"长期看,海外收购和兼并将拓宽公司投资渠道,提升公司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和股东权益回报率,同时还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尤其是利润增长过分依赖国内资本市场高投资回报的风险。"

  王小罡认为,平安目前的股价能否反弹要看基本面的三个支撑点,即2007年年报、平安公告中提及的重大并购案的公布以及解禁高峰过后。

  权益投资空间

  对于此次再融资,平安的解释是:"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公司计划利用所募集的资金进一步贯彻其在国内、国际市场自身与外部增长的发展战略。"

  "平安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金融集团,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在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上,把握国内、国际可能出现的市场机会。加速战略目标的实现,才能为投资者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平安的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强调。

  从2007年开始,平安将发展架构定位在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元战略上,扩展速度开始加快。但显而易见,平安的扩张在某些单元架构方面还很薄弱。比如在参股银行的交易规模上,平安还落后于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这距离平安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金融集团差距很大。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马骏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市盈率平均是30%,而美国市场、欧洲市场的上市公司市盈率还不到10%。如果用在A股市场融得的资金到欧美市场去购买那些资产估值较低的股票,这种并购的成本是最低的,盈利空间是最大的。"

  到海外市场去寻找超额盈利空间,这或已成为2008年保险业的共识。在广西召开的2008年第一季度保险资产管理联席会议上,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称:"权益投资是保险资金重要的盈利市场,固定收益投资是保险资金重要的配置市场,而境外市场则是今年重要的投资领域。"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认为:"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且已处于较高风险区域,保险资金'走出去'的愿望日益增强。而且,经历了次级债危机后的海外市场,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与国内市场比,整体估值水平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中国石油腰斩机构仍称不感兴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1月25日,中国石油(601857)再创新低,并一路下探至25.46元。一位持有中石油的散户在网上发帖:"前期大盘走势让我心惊肉跳、眼泪汪汪,眼睁睁地看着中石油一路狂泻。午盘听到港股中石油失守10元关,而机构眼里的中国石油25元也马上就要到了,但看样子中石油往下滚的趋势还是保持不变,有没有可能跌破发行价呢?"

  这位股民的忧虑,正是众多中石油散户的心理写照。中石油已经跌到了25元,是否意味着有机构愿意大量建仓,并结束跌跌不休的调整日子?

  "现在仍然不是建仓的最好时机。"中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施恒新的话代表了一些机构的观点。在他看来,尽管中石油的股价近乎腰斩,能够吸引长线投资者建仓,但机构仍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上涨空间不大"

  "中石油跌到这个价位,机构有建仓的动力了。"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的老总向记者透露,他之前接触的一些基金经理,主动在二级市场配置中国石油的机构不是很多,普遍是打新股后留下的筹码。但在股价跌到30元时,就有机构在悄悄介入了。

  在采访中,机构的这种想法似乎是圈内的主流。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坦言,中石油跌到这个价位,对长线投资者来说,确实有了配置的诱惑力;同时,中石油是很不错的公司,它的价值正在慢慢显现。

  上述投资总监分析,在中石油跌到32元的时候就有机构在逐渐介入。"一个很明显的迹象是,中石油在2007年12月18日首次跌破30元后,走出了连续四天的上涨行情。"而自那以后,即便中石油的股价没有上涨,但也相当抗跌。"但总体来说,买的量不算很大。"

  自上市以来,中石油的高估值就让基金等机构望而却步,并让其逐步迈向散户化的趋势。如今,中石油的股价跌到了机构预期的25元,估值正在走向合理。但一些机构从成长性的角度考虑,"仍然对中石油不感兴趣。"

  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的经理何震就直言"中石油没什么讨论价值"。他觉得中石油跌到20元时的估值确实不能算高,但成长性不高的公司吸引不了他们。"买了中石油,短期确实没有太多的下跌风险,但上涨空间不大,没什么意义"。

  抱着何震这种想法的机构也不在少数。旗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代雪峰认为,持有三年以上,中石油确实是一家不错的好公司。"但是有更好的股票可以选择,就不会去买中石油。"他举例说,同样是持有三年时间,他会更倾向于选择中国平安(601318.SH),而不是中国石油。

  等待2月4日

  "从长远来看,中石油、中石化(600028.SH)应该是低配的公司。"施恒新解释,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这类公司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油价上涨对其业绩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因此,目前来看,中石油还不是值得长期看好的公司。

  但深圳一基金经理对这种观点提出反驳。他认为机构买入中石油,不是说它能带来多好的利润,而是从战略配置的角度去考虑。"中石油是占市值21%的大权重股,如果不配置的话,基金很可能因为中石油的上涨而远远跑输指数。这种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基金还是会被动性地去配置一些中石油。"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总监认为:上述想法在基金业很有代表性。他分析,作为开放式基金,其参照比较的基准是指数,基金经理往往会在分散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加强性投资。事实上,在30元左右时就有一些基金在陆续配置中石油。

  "就时机来说,虽然中石油跌到了25元,但现在还不是配置的好时机。"施恒新认为,目前,中石油网下配售的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还没上市,等这部分筹码流通后,中石油应该才能真正稳定下来。施称,在这之前,即便是需要配置一定的能源股,他们更愿意以煤炭股来替代中石油,理由则是煤炭股具备更好的成长性。

  但前述券商研究总监的观点则更为乐观一些。他认为中石油的一些战略投资者,其配售的成本是16.7元。如今,中石油的价格跌到25元,网下配售机构的获利幅度并不是很大,抛售压力还小一些。但2月4日中石油网下配售股票的上市流通,仍然是一件冲击性的事件。"如果市场能够平稳承接,对恢复信心会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股指期货何时能推出也将成为影响中石油走势的一大因素。"有传闻说近期会进行股指期货的讨论,如果属实,会促使基金加大对中石油的配置。"他认为市场跌到这个点位,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很有好处。因而,提早推出这一衍生品也是可能的。

  但这一切都只是一种猜测。中石油的股价何时能走入上升通道,或许仍有待时日。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