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真正考验基金经理的时候来了

发表日期: 2008-01-28 13:20:49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付建利
  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普涨的局面在2008年不太可能重演,市场对基金经理择股、择时的能力要求将空前加强。过去两年,基金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业绩增长高与增长低之间的差别,而2008年,由于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基金很有可能出现业绩负增长,基金之间的分化在所难免,大浪淘沙,真正考验基金经理的时候来临了。

  采访基金经理张冰也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他所掌管的基金---招商先锋、招商优质成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以稳健著称一样,张冰给人的印象也是平和、沉稳、不张扬。此前记者的几次采访邀请,都被行事低调的张冰委婉地拒绝了。

  1月25日,招商基金2008年市场展望及核心客户答谢会在广州举行,尽管南国的羊城气温略显寒冷,但招商基金偌大的会场仍然挤满了前来倾听的投资者。会后,在广州开往深圳的车上,记者终于"逮"住了张冰。

  就在上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外围股市巨幅波动,国内A股市场也大幅下挫418.82点,跌幅高达8.08%。金融、地产等大盘蓝筹股成为下跌的重灾区。

  受调控行业也有投资机会

  2007年底至2008年以来,市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基金重仓的金融、地产股成为领跌的龙头品种,而以农业化工、食品饮料、商业百货、创投概念等为代表的中小盘股则迭创新高,大盘股与中小盘股呈现出典型的跷跷板效应,基金在金融地产等蓝筹股上出现了空前的分歧。

  "一个行业受到调控并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银行和地产。"在张冰看来,宏观调控从紧的基调、银行信贷按季度控制等紧缩政策,的确对银行股和地产股有较大的压力,但经过近阶段的深幅调整,银行地产的"估值洼地"效应将会再次显现。股份制商业银行业绩增长明确,尽管地产股目前受调控影响分歧更大一些,但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地产类的上市公司分化会越来越明显,龙头公司会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下享受行业整合的超额收益,"整体上来看,我们认为中小盘股容量有限,金融地产仍然是基金必配的品种,而且流动性好,经过一季度之后,我们将根据二季度市场和经济的变化,同时结合股票本身调整的情况,择机加仓金融地产股。"张冰如是阐释他的布局之道。

  受美国次贷影响扩大和外围股市普遍跳水的刺激,国内股市也遭遇到2008年的第一场"暴风雪"。一时间,牛熊转换,各种唱空的声音次第而来。张冰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有可能向欧洲扩散,同时,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也会继续扩大,中国的出口增速有放缓的可能,外围股市的动荡也会通过H股传导到A股。就国内股市而言,还面临着宏观调控政策总体偏紧、流通股扩容、再融资、大小非解禁等多重内部压力,这些内外因素的交织,决定了2008年股市大幅震荡难以避免,投资者也应当适时而变,降低投资预期。但长期看来,中国正处于一轮以人口红利、城市化、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国际产业转移和人民币升值为主要驱动力的高速增长周期,借鉴美韩等国的经验,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

  中庸之道下的合理价值成长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学工商管理出身的张冰,便是一位中庸之道的笃行者。他主张在投资实践中去掉各种偏激,以免给持有人带来不应该的风险,同时也不过于保守,善于捕捉市场上的各种机会。

  张冰把投资盈利之道放在两种市场中加以诠释。一种是在市场无效的状态中,基金经理的任务是找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盈利的过程就是股票估值从被低估到合理的过程,这也正是价值投资之道;另一种是在市场有效的状态中,不存在被低股的股票,盈利之道在于通过企业的不断成长来给予定价。在目前的国内股市中,张冰更倾向于后一种盈利之道。但他同时也强调,上述两种投资盈利之道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我们追求在市场动态的平衡过程中把握价值与成长的结合,但最核心的还是上市公司的估值。"

  酷爱中国哲学的张冰,把"知行合一"体现在了自己的投资实践中。本轮牛市以来,各种题材股、消息股满天飞,资本市场上各种五彩斑斓的"故事"层出不穷,但基于追求"合理价值成长"这一理念,张冰在寻找股票市场的"蓝海"时,总是把企业的价值成长放在第一位,通过企业的成长来享受超额收益,而对于各种"故事"满天飞的题材股,他则尽量回避。

  股市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人性。自从诞生资本市场,人性中固有的恐惧与贪婪便从此相依相伴,不断挑战着价值投资这一金科玉律。张冰笃信佛学,深谙佛道精义---清心寡欲之道。他同时也是佛学大师南怀瑾的拥趸。"佛学以及其他国学的学习让我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充满各种噪音的市场有过滤能力。"张冰坦承,市场上热点不断涌现,但有些热点是基金经理不可把握的,比如目前热炒的中小盘股票,在他看来很多并不具有预期的高成长性。这种淡然的投资心态,也使得张冰在风云变幻的股票市场能够"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将投资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化繁为简,变得相对轻松起来。

  "真正考验基金经理的时候来了"

  "国内基金业优秀的同行很多,以前排名前1/3的同行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尊敬的地方。"张冰的性格一如他所掌管的基金,不追求短期的业绩排名靠前,但也避免平庸。张冰的锋芒隐含在他平和朴素的外表后面,而他所掌管的招商先锋和招商优质成长基金,在国内基金业短期内绝对算不上黑马,但长远来看,业绩稳定,抗风险能力强。以招商先锋基金为例,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该基金2005年净值微跌0.48%,2006年净值上涨113.28%,2007年上涨111.37%,正是因为稳定的业绩,招商先锋基金获得了"证券时报2007年度平衡型基金明星奖"等荣誉。

  "在国内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A股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普涨的局面在2008年不太可能重演,市场对基金经理择股、择时的能力要求将空前加强,真正考验基金经理的时候到来了。"在张冰看来,过去两年,基金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业绩增长高与增长低之间的差别,而2008年,由于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基金很有可能出现业绩负增长,基金之间的分化在所难免,大浪淘沙,真正考验基金经理的时候来临了。

  张冰还表示,2006年由于股改,上市公司主动与机构投资者交流的局面难以为继,对于基金经理个人而言,2008年出去调研,切实掌握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倾向于从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中去找寻机会,同时从行业内部和行业的变革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以看好的煤炭股为例,张冰认为,国家关停小煤窑的政策将导致煤炭行业的结构优化,行业景气度也将上升,投资龙头公司无疑会有不错的回报。

  对于首批QDII集体性折戟海外,张冰认为这对于整个基金行业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教训,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资本流出的冲动将不可遏止,但在投研体系、风险管控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身在国内首家合资基金公司,张冰并不认为外方股东严密的风控体系会给投资带来什么特别的影响。"从公司运作的角度讲,合资基金公司和内资基金公司的确有所不同,但从投资的角度讲,不存在内外资的区别。"也许,在张冰的眼里,尽管在公司股东、企业文化等方面,不同基金公司的确打上了不同的符号,但在投资的领域,则是"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