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通信医药获增持[特别关注下]

发表日期: 2008-01-28 00:00:00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高晨
  从四季报来看,大多数基金降低了股票仓位,并进行了持仓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基金在四季度踏对了市场节奏,仓位的调整给基金净值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有些基金在四季度逐渐提升了股票仓位,增持对象集中在消费、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
  看点三
  基金近一年来首次主动减仓
  四季报数据显示,5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45只基金平均股票仓位降至78.42%,较上一期降低1.27个百分点,基金出现了近一年来的首度主动减仓。
  从四季报来看,大多数基金降低了股票仓位,并进行了持仓结构调整。其中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调整幅度较大,封闭式基金股票仓位较三季度下调了2.2个百分点,为74.7%,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为81.77%。可以看出投资最积极的股票型基金是减仓主力,与此同时,投资风格相对稳健的债券型基金也进行了减仓,以降低基金组合的风险。
  ■小记点评
  四季报显示,多数基金仓位略减,但整体仓位依然较高,表明基金经理对2008年的市场呈谨慎乐观态度,认为未来的市场波动将加大,整体估值向下调整或将不可避免。在降低股票仓位的同时,一些基金采取了结构性调整的策略,部分基金在四季度踏对了市场节奏,仓位的调整给基金净值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位于基金产品线两端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都采取了减仓,预示着整个基金行业对于市场的风险预期已开始加强。
  看点四
  QDII基金集体“拖后腿”
  四季报披露的四只股票型QDII的业绩,净值全部出现负增长,全部跑输业绩基准。四季报期内,南方全球精选净值增长率分别为-6.39%,华夏全球精选净值增长-10.70%,上投摩根亚太净值增长-10.50%,嘉实海外净值增长率为-12.10%。
  ■小记点评
  四只股票型QDII基金自上市以后就备受关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拖”了整个基金业绩的“后腿”,令基金公司形象受损。特别是最近净值全部跌破面值,大有“越跌越猛”之势。其实,海外市场接连大跌,QDII大跌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从此以后基民买基金前都会研究一下基金投资的市场和投资类型,其结果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者教育。看来,市场教训才是投资者教育最有效的形式。
  看点五
  基金减持地产有色
  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基金增持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和医药生物制品,其中食品饮料行业的增持比例为1.08%,其他行业增持比例均未超过1%,变化较小;减持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金属非金属、房地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造纸、印刷,其中金属非金属的减持比例达到2.7%,其他行业减持比例均未超过1%。
  ■小记点评
  去年“5•30”之后,基金重仓的金融、地产、钢铁、煤炭类股票重新主导市场,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去年9月底10月初。此后,地产、有色等大盘蓝筹股在宏观调控预期和高估值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一路下跌。与此同时,以农业、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商业百货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则成为市场的领涨品种。
  这说明在行业配置方面,部分周期性行业遭到了抛弃,资金转向稳定增长类的板块。同时,在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并向全球传导的格局下,众多基金提出在2008年将回避出口主导和预期受到宏观调控较大影响的行业。
  看点六
  基金同质化情况有所缓解
  基金重仓股是每次季报的重点关注对象,四季报披露的前10大基金重仓股,与三季报没有太大变化。基金持有市值最多的股票依然是招商银行,达到1075亿元;其次是浦发银行,持有市值达到592亿元。此外,中国中铁、中国神华和新安股份等股票也被基金看好。
  但有更多的基金通过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趋势投资者与价值投资者分化越来越大。趋势投资者认为目前市场已不易发现低估的公司,投资机会可能更多需要在行业轮动和风格转换中寻找。价值投资者更为关注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机械看待估值的高低,只要其核心竞争力具备高壁垒并能维持公司高速稳定成长,即使估值一时偏高仍值得持有。
  ■小记点评
  在基金同质化的年代,像华夏大盘精选一样保持每季度重仓股大换血的基金屈指可数,但四季报显示,不少基金的重仓股中都有些新面孔,这可能与四季度的行情有关,四季度,中小盘股表现突出,传统的基金重仓股不涨反跌,这就要求基金寻求突破,找到市场热点,发掘新的股票。但现在需要引起注意,中小盘股涨幅已较大,而金融地产等大蓝筹股票业绩稳定增长可期,中小盘股由于容量有限,很难重仓进入。同时,大盘股由于流动性较好,后市仍将成为基金不得不着重配置的品种,在信贷紧缩、估值过高、美国次债危机蔓延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下,股价大幅上涨的阻力较大,市场很有可能在大盘股和中小盘股此起彼伏的跷跷板效应中震荡反复。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高晨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