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中买入并持有着

发表日期: 2008-01-21 10:18: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潘峰
  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基金经理潘峰

  市场用一个高位震荡市中的上扬波段结束了精彩、激动人心的2007年行情,短短一周的行情不值得太多回顾,回首整整一年的个股涨幅更有意思。

  2007年,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2%,但如果我们统计一下全年的个股涨幅,就会惊奇的发现,共有819只个股,扣除新股后约为730只个股涨幅超过沪深300指数。换言之,若在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投资者随机挑选一只个股,进行长达一年的持有策略,就有超过50%的概率可以获得超越指数的回报。

  这多少超出了我们的感觉———在牛市中,超越指数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而且,牛市中买入并持有的策略要更胜一筹。

  有几个因素不得不考虑:

  首先,必须承认个股的运行带有超越理性的部分,用哲学的话说,带有偶然性的成分。仔细分析涨幅比较靠前的个股,其中一部分是与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的概念有关,这本身就含有人为因素,即使有所预期,也不一定在2006年年底就会发生。显然,个股的运行是许多复杂因素互相叠加的结果,其中有一些是不可预期的偶然因素,最终表现出来的涨幅却是时间纬度上的必然,这种必然中的偶然性,或者多重偶然表现出的必然性,一直是专业投资人面临的挑战。

  在美国,每年都有一些预言家会对下一年度的经济或资本市场作出一些预言,这些人中间有些是知名投行或机构投资者的策略分析师,但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哪次预言兑现的概率超过50%。在2007年5月1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但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或者预言并不成立。在中国市场,再前瞻、再聪明的投资者在2006年底时都不会将美国的次贷问题认为是影响市场运行的事件,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这一事件带有偶然性。然而,早在2006年2月,高盛的两位分析师已经指出这一危机的存在,高盛高层也因此及时意识到次贷问题,因而在次贷危机中,高盛是少数能独善其身的机构之一,对其而言,是某种必然。因此,探究偶然中的必然,是研究必须面临的终极目标。

  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必然性,但不能完全排除偶然性,这早已是哲学上的共识了,但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庞大资产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深入可靠的研究体系上,而不能依靠偶然因素表现出的随机性上。

  其次,我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投资过这些涨幅靠前的股票,但最终并没有获得相对应的回报。经常的情况是,投资者会因为一些短期的因素,而抛掉长期看好的股票。譬如,某些税项的调整,工厂设备短期出现故障,或者一些重要管理层的变动等等。这些短期因素,构成短期很现实的风险或者不确定性,但是否会演变成长期的风险,则必须是进一步、深一层、长期一点的研究才能告诉你。因此,“不动”,比“动”要求更高,更需要对自身研究的信心,以及对自身弱点的挑战。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