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脱身金信信托 招商证券成第一大股东

发表日期: 2008-01-02 09:19:13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胡潇滢
  2007年12月26日下午5点,北京洲际酒店中,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角逐,近200次举牌竞拍,随着拍卖师一声锤响,招商证券以63.2亿的天价拍下了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基金48%的股权,成为博时基金第一大股东。

  博时基金公司股权拍卖创下了中国金融企业非上市股权交易的新高,达到了每股131.67元,比两个月之前银华基金公司股权拍卖的56.2元还高出1倍多。

  拍卖结束后,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面带微笑的离开了拍卖现场,博时基金随后公告表示,"股权转让的尽快解决也一直是我司的愿望;对于此次我司股权问题的解决,博时公司持欢迎态度。股权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司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是什么原因使得博时基金如此欣喜于股权转让的成功?博时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受金信信托股权影响,自2006年上半年成立平衡配置基金以来,时至今日,博时一直未能获准发行新基金,股权转让成功,对博时来说是有利的。

  昔日江南第一猛庄

  金信信托前身为金华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2月,作为一家投资公司,由于其激进的风格与凶悍的手法,使得其扬名资本市场,通过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构建了一个囊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上市公司的巨大网络,被资本市场冠以"江南第一猛庄"之称。

  1998年,金信信托发起设立了博时基金公司,到2003年的时候,金信信托还只持有博时基金的25%股权。然而当年年底,金信信托受让光大证券25%股权获得监管部门审批,其一跃成为博时的第一大股东,同时也结束了长城信托、招商证券、光大证券和金信信托四家公司均分博时基金股权的历史。

  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由于股市行情持续低迷,金信信托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出现严重亏损,金信信托则疯狂发行信托产品,高息揽存,投入股票"救市"。而随着股市的不断下挫,金信信托的问题逐步暴露。

  2004年低,伊利郑钧怀事件成为金信信托走向危机的导火索。金信信托在伊利股份MBO实施过程中,配合其打压上市公司股价,并在低价大量买进并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伺机低价转手给企业管理层,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实现低价收购的目的。也正是由于金信信托入主伊利股份,帮助伊利实施MBO,使其深陷漩涡。

  然而,伊利股份事件还仅仅只是导火索,金信信托多年的盲目扩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才是其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2005年2月,金信信托将总部迁移到上海,并且对外宣称要打造国内金融第一帝国,当时,金信信托的负责人葛政的老部下也有人建议他不要太多冒进,然而金信信托长期处于葛政一人的控制之下,他并没采纳别人的建议,随后曾追随葛政创业的老部下纷纷离开。时隔多年,2005年底,金信信托的猝死,也验证了那些老部下的语言,"金信信托将成为第二个德隆"。

  金信艰难重组路

  2005年12月30日,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公告称,在金华当地注册的金信信托自即日起"停业整顿"。公告指出,金信信托"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中国银监会委托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停业整顿工作组,进驻金信信托,具体负责停业整顿工作。

  其实,在公告建银将托管金信信托之前,金信信托曾经有过三次"重组"。

  2004年低,市场盛传葛政将金信信托13.78%股权转让给香港新鸿基,2005年3月7日,新鸿基原执行董事汪晓峰正式就任金信信托董事长。后来被证实,这是汪晓峰本人发出的良好愿望,香港新鸿基也出面辟谣称并无此事。

  2005年7月,金信信托新任董事长汪晓峰又宣称"苏格兰银行将入股金信信托"。结果表明,苏格兰银行表示"莫名惊诧",引资行动纯属子虚乌有。

  2005年12月,葛政最近为金信信托重组而努力的方案是,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增资协议:浙江省和金华市政府各出资10亿元,用来填补金信的窟窿,其余15亿用来认购新增股份,使金信的资本达到25亿元左右,但该方案没有获得银监会的批准。

  金信信托整顿持续了两年之久,如今建银投资对金信信托的重组谜底终于揭开,金信信托旗下的博时基金和金信证券的经纪业务剥离,博时基金的48%股权被拍卖。

  与曾经的"德隆系"一样,金信信托在那个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倒下了。

  博时基金脱身金信信托

  据悉,自2005年12月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后,博时基金没有再召开股东大会,实施股东分红。这意味着,自2006年开始的这轮史无前例大牛市的胜利果实,至今仍保存在博时基金公司的账面上。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中报,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近1005亿元,短短三月后,博时的资产规模便番了一倍,股票型基金三季末资产规模更是高达2068亿元,以1.5%的管理费计算,博时基金2007年的管理费收入便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此迅猛的发展,引得各方投资者在其股权拍卖之前便纷纷摩拳擦掌。

  最终拍下金信信托持有的48%股权的招商证券是国内最早参与基金公司股权投资的券商之一。早在1998年7月博时基金公司成立时就作为发起人投资2500万元,占该基金公司25%的股权。随后在2003年3月,招商证券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占有该基金公司40%的股权。

  招商证券入主

  根据监管部门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在参加拍卖博时基金公司股权之前,招商银行通过收购电力财务、华能财务、中远财务和招商证券的股权,代替招商证券成为招商基金的第一大股东。由此,招商证券巧妙地避开了监管部门的规定,形成了招商证券控股一家基金公司,同时参股一家基金公司的格局。

  股权拍卖成功后,博时基金发布公告,"对于此次我司股权问题的解决,博时公司持欢迎态度。"金信信托拖累博时基金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2005年4月,金信信托同样作为伊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在其将持有的股份转让出去以后,时任伊利集团总裁潘刚也认为"这对伊利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截至记者发稿,已是新的一年。博时基金在去年底终脱离金信信托的控股,在股权更替后,作为国内基金航母的博时基金如何保持投资管理团队的稳定,如何使新的控股股东与基金公司管理层在战略目标、投资理念、人事安排、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尽快完成磨合,这一切,在新的一年继续考验着博时基金。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